Thursday, November 23, 2006

阁下有选择的自由


  著名的货币经济学家、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教授于上周辞世,在自由经济的领域,可说少了一根重要的支柱。但基于弗里德曼并不只是一位经济学者,而且是对20世纪下半叶的社会思想、公共政策、经济策略等方面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所以这株大树凋零,应该说是跨领域、跨学界的损失。从东欧铁幕中解放出来如今享有自由天空的人们,应该会对他感到特别怀念。  


推崇经济自由  

  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伯克南说:“弗里德曼的思想对现代货币经济理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无法估量。在经济学家中无出其右。”而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则说他是“学术界的自由战士”。

  前者是对弗里德曼在货币学说的贡献给予最高的评价,而后者则点出了他在许多领域奋战不休的事实。这也说明,他并不是坐在象牙塔里的经济学大师,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学术斗士。  

  弗里德曼当然首先是当代货币学派的掌门人。他不能苟同另一位经济学大师凯恩斯所提出的、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解决经济问题的凯恩斯理论。尤其是他认为,凯恩斯理论根本不能有效的解决通货膨胀。他研究自1867至1960年这百年的美国货币史,提出通过控制货币供应来解决通膨问题的理论

  他延续自由派经济学的传统,相信市场的价格功能,推崇绝对的经济自由,反对政府的干预,认为企业本身的效率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为,能够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让消费者受惠更大。他的经济主张,在1980年代影响了三位美国总统和撒切尔夫人的经济政策,而他的货币供应理论,也成为美国联邦储备局的重要决策基础。

  但作为一位公共知识分子,他所扮演的角色远不止于此。他毕生都在倡导人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他的名著《自由选择》,便在于鼓吹这套理论。他相信,只有经济自由,才有政治自由可言。

  他将他的理论引申到兵员制度。在越战期间,他提出了反对征兵制的论调,呼吁政府转而采用志愿兵制。他的理由是,征兵制无形中是向青年征税,强制他们放弃外间较为丰厚的薪水,接受微薄的军俸,这基本上并不合乎自由经济的原则。他的目的,在于强调年轻人应有选择当兵与否的自由。经过他的努力,美国政府终于在1973年废除征兵制。因此,许多美国人都应该感谢他的仗义执言。
  
同新加坡的渊源  

  在1980年,当时的副总理兼金融管理局主席吴庆瑞博士曾经邀请弗里德曼到新加坡演讲,以及向新加坡政府提建议。在一个座谈会上,吴庆瑞向他提问。  

  首先,吴庆瑞问他,既然官方经营的企业总是效益不彰,为什么新加坡政府的旗舰企业新加坡航空公司会取得那么高的绩效呢?弗里德曼当时的问答是,那是一个例外。他的解释是,在一个像新加坡那样的新兴国家,由于拥有一群任劳任怨的开国元勋,所以能够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效率,让新航成为出类拔萃的航空公司。不过,长远而言,政府行为仍然无法超越私人企业的效率。他并没有承认他的理论在新加坡失效,而是认为长远而言他是正确的。

  谈到因应通货膨胀问题时,弗里德曼认为只有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一途。对他来说,过剩的货币供应,便是通胀的根源。但是吴庆瑞却指出,新加坡在控制通胀时,根本不看货币供应,此言一出,真是语惊四座,因为这几乎是挑战货币权威

  吴庆瑞的说法是,新加坡对付通胀的方法是控制汇率。这主要是因为新加坡的出口中,进口的原材料占了很大的比率,所以只要将新元汇率调升,便能将通胀拒于门外。

  这两点正好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教科书都能够提供所有的经济答案,对于毫无天然资源、毫无腹地的新加坡而言,世界级的经济大师竟然帮不上忙。

三度到中国访问
    
  作为公共知识分子和举世知名的经济学家,他经常受邀到各地向政府提建议。在他和妻子合著的自传中提到,他到中国的三次访问是他毕生最神奇的经历之一。

  他是在1980年受到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的邀请首度访华,那也是三次访华中唯一的一次官方邀请。邀请者请他就世界经济、通货膨胀、计划经济中的市场运用发表看法。他当时观察到,中国的改革进程才刚刚开始,人们对自由经济简直毫无所知,对于未来的走向更是茫然。

  1988年,在香港大学张五常教授的安排下,他第二度访华,但却是三次中最重要的一次。这回他不仅看到中国中央领导人,而且由于访问范围较大,所以能对中国有更深入的观察。但更重要的是,他得以更清楚地将他的观点向政府决策人和学术界表达。

  到1993年他第三度访华时,他所看到的中国改革开放,已经摆脱之前反复不定的状态,走向快速发展的阶段。他到北京、上海、成都和重庆等地考察,私营企业的发展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让他感到遗憾的却是,中国政府开始强调日本和韩国式的经济控制。

  在三次访华中,他亲身见证中国如何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也本着自由派经济学家的立场,尽量向有关的领导人、官员、商家建言。他的观点对许多人来说正是醍醐灌顶,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中国能够在短短20余年间取得惊天动地的发展,弗里德曼的建议以及他一贯秉持的自由经济理论,应该说功劳不小。

  弗里德曼的一句名言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他是要告诉人家,凡事都有个代价。而他毕生宏扬最力的一个理念则是“阁下有选择的自由”。奇怪的是,当政府提出公共政策时,最喜欢强调的是前一句话,下一句话通常按下不表。  

● 郑英豪 ·作者是《联合早报》评论员

5 comments:

eGemini e双子 said...

此文洋洋洒洒数千言,只为了带出收笔前的那一句话,也是该文的中心思想。不知读者群中有多少个是真正的岛国的人民(stakeholder),而政策制定者又听得到吗?

eGemini e双子 said...

自由的革命之神
● 巴尔采罗维奇

  伟大的社会思想家起步时,几乎总是以一个具有争议性的人物出现。有些人崇拜他们,有些人挖苦他们,直到他们所提出的关于了解这个世界的激进观念,最后赢得胜利。

  至少有两个原因,使得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成为现代社会思想家中的巨人。首先,他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他自身的经济学领域,而且也更为广泛地影响了社会科学。第二,根据历史经验来判断,他对公共舆论和经济决策的影响,让无数的人得以改善生活。

预见“停滞膨胀”之害

  几十年来,弗里德曼始终在知识的荒野上困顿而行,拒绝接受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的共识,即政府应当运用财政政策来管理总需求,这一观点在整个1970年代支撑着集权的经济政策。确实,在他的时代,弗里德曼是一位真正的知识界革命分子,结合了严谨的学术研究、文笔优雅的畅销书籍和新闻学笔调来呼吁自由市场政策,并且肯定经济自由以及政治自由之间的关联。从亚当斯密到哈耶克的大师,无不为这一关联辩护。

  在经济学领域,弗里德曼重订和发展货币学家的理论,并予以发扬光大。这一理论认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是经济表现的主要决定因素。在他同安娜·施瓦茨(Anna Schwartz)合著的杰作《从1867年至1960年的美国货币史》中,最为人所知的是,他将包括1930年代大萧条在内的经济衰退,归结于货币供应的下降。同样的,他认为是货币供应过剩导致通货膨胀。

  1960年代,弗里德曼表明,凯恩斯主义以政府开支为手段的需求管理,不断增加货币供应,已加快了工资和价格增长。他和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菲尔普斯(Edmund Phelps)一道,证明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并没有此消彼长的关系。这表明,使用扩张性政府政策企图将失业率压低到一定水平,必将引起通货膨胀的预期心理,而且也将危害到经济增长和就业。这一分析,既预测又解释了1970年代通货膨胀与失业率齐头并进、被称为“停滞膨胀”

弗里德曼促进了政府经济决策的深刻转变。现今经济管理的主要工具,是由独立的中央银行来制定货币政策,而不是采取财政刺激和控制的手段。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理论,因而被一个新的理论所取而代之。这一理论认为,奉行财政纪律以及价格稳定,是宏观经济长治久安的最佳保证。这一理论,在很大程度上须归功于弗里德曼。
  
激发铁幕人民追求自由    

  同样重要的是,弗里德曼通过他的著作,说明国家在社会的功能,从而影响公共舆论。他和他在芝加哥大学的同事哈耶克一道,对凯恩斯主义进行了更为总体的知识性抨击。他们认为,任何以公平的名义来调节经济的政府,都对个人的自由构成威胁。

  弗里德曼从1966年到1983年在《新闻周刊》上发表专栏文章,并在《资本主义和自由》、《自由选择》以及和其夫人合著的《现状的暴政》等著作中,提出了既引人入胜而又可实现的自由景象。《自由选择》一书,后来成为他所主持的广受欢迎的电视系列的基础。确实,1980年代该书在波兰非法出版,并在共产主义统治最为黑暗的年代中,激发我以及其他许多人梦想一个自由的未来。他的著作极为明晰,广受欢迎,提出了引人瞩目的政治哲学以及扎实的政策建议。例如,他开创了教育券观念的先河。他认为,私有竞争将会比政府体系更能确保良好的教育表现。

  弗里德曼的观点,使他成为全球经济学保守派人士的指路明灯。他对撒切尔夫人所领导政府的影响,帮助英国从一个备受阶层斗争困扰的后工业化病夫,转变为欧洲的经济强国。1980年代越南开始自由市场改革之际,政府的高层官员研习他的著作。他还启发了现在已经司空见惯的、计量和比较跨国界政治和经济自由的做法,帮助那些被视为自由受限的国家建立言论。

  但是,弗里德曼一贯的反政府干预,也导致他采取一些对保守派政治敏感度构成不安的立场,影响到他的学术诚信。例如,他反对政府禁止或者调节人类行为的立场,延伸到有关医生和汽车司机的执照方面,以及反毒品法律。他认为实施反毒品法律,实际上是为大规模犯罪提供津贴。同样,他大力反对美国的征兵制度。

  尽管他并非在每一场的学术论战中获胜,但是弗里德曼是一个伟人,其身后著作影响深远,他是少数能够确定无疑地获得这种评价的人。我生活的波兰现在已经自由了,而我认为,弗里德曼是为我们设计自由的主要知识工程师。

·作者Leszek Balcerowicz在1990年代初为波兰副总理,主管该国从共产主义转型到民主主义时的经济,现任波兰中央银行行长。

版权所有:Project Syndicate,2006年
www.project-syndicate.org

eGemini e双子 said...

他与众不同之处,是想得快,快得离奇,不亲眼见到不容易相信。其它的优胜条件都有关:基础理论他掌握得通透,辩论时永远用最浅的分析(朋友,相信我吧,深容易,浅困难),效果是他的论点清晰绝伦。加上有恃无恐,于是客观,这就成为一个现象了。

摘自佛利民的辩才

eGemini e双子 said...

张五常博客收录的关于弗里德曼(佛利民)的文章

(1988.06.15)佛利民现象

(1988.09.28)米尔顿·佛利民

(1988.10.12)大同与小异

(1988.11.16)背影

(1989.01.26)赵与佛利民的对话

(1989.03.16)繁荣三大因素(佛利民在北京讲话,张五常整理)

(1989.03.17)北京听众问得高明,佛利民答得清楚

(1996.07.19)初遇佛利民

(1996.07.26)再遇佛利民

(1997.02.14)佛利民与二十世纪

(2002.08.22)为先生祝寿

(2003.02.15)跟佛利民玩魔术

(2003.06.26)佛老用不着耿耿于怀

(2006.11.24)佛利民的辩才

eGemini e双子 said...

阁下真的有选择的自由吗?
● 沈裕生

  读了郑英豪君的《阁下有选择的自由》(11月23日联合早报·言论),基本上我同意弗里德曼所倡导的,人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但是,这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人必须先有选择的眼光和能力,必须善于选择。因为,人如果不善于选择,就算有选择的自由又有什么用呢?缺乏了选择的能力,有再多的选择,只会令你眼花缭乱、举棋不定;就算做了决定,你也不知道是否正确。

  现代人有选择的能力吗?人类今天活在一个大颠倒的时代,应该追求的东西,我们嗤之以鼻,不应该追求的东西,我们却趋之若鹜。

  我们应该用什么价值观来做选择的指导原则呢?是经济?生活舒适?快乐?美色?利益?方便?效率?欲望?本能?还是生命的意义?人类的终极理想?在今天的社会,许多人的价值观已经出现了问题,怎么有能力做出明智的选择呢?

  其次,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有没有受情绪的影响?有没有受惰性的影响?有没有受一颗报复的心的影响?有没有受一颗怯弱的心的影响?有没有受一颗自私的心的影响?有没有受固执的性格影响?有没有自以为是?心会不会急?头脑冷不冷静?……等等。以上种种,都跟人的修养、内涵、人格、素质很有关系,缺乏了这些,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就不能够有真正的自由。

  问题是,在今天,多少人重视这些?多少人了解生命的意义?多少人知道自己这一生最终要成就的是什么?多少人问过自己,自己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倡导人人都有选择的自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因为,整天玩电脑而忽略功课的孩子会说他有选择的自由;跳轨自杀的人可以说他有选择的自由;骑劫飞机去撞纽约世贸大厦的恐怖分子也说他有选择的自由。

  其实,人类是不可以离开人的素质去空谈理论、空谈制度的。看看今天跟选择的自由很有关联的民主制度就好。在民主制度之下所选出来的领导人一定会有领导的资格和能力吗?

  要提升人类的素质、提升人类的选择能力,我们必须请教古老的中国文化。在古代的文献里有这样的记:一位到了适婚年龄的青年要物色对象。一天,他经过一个地方,无意间看到一个女孩子单独在井边打水。虽然女孩子的身边没有任何人,但是她还是很文雅地打水。这个青年就决定了要娶她为妻。结果,他真的娶到了一位非常贤淑的妻子。有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因为他幸运,而是因为他对“慎独”精神很有体会。这就是选择的眼光和能力。相对于现代人自由恋爱对象选了又选、换了又换,结了婚之后还是发现选错了对象,绝对是一个很大的讽刺。

  所以不要向什么人争取选择的自由,也不要先高兴自己有选择的自由。要先问自己有没有选择的眼光和能力。问自己真的有选择的自由吗?还是自己其实最多只有选择的权利罢了。

http://www.zaobao.com/yl/yl061207_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