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19, 2008

“动物精神”须要重新唤起

  商业信心大幅度丧失是当今世界最根本的经济问题。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面对的困境都源自信心的下降,这也进一步威胁到公司和创业者的企业创办和投资计划,也影响到家庭的消费。

  我们的“动物精神”正在减弱。“动物精神”一词,是借用自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著名概念。(编按: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基本出发点是,投资行为不能用理论或理性选择去解释,因为经济前景根本难以捉摸。因此他提出投资的冲动要靠“动物精神”,即靠自然本能的驱动。

  阿克劳夫(George Akerlof)和我刚刚完成了一本同名的书,可是今年冬天《动物精神》一书出版时,世界经济可能比现在更不景气。

  世界各国都开始推行积极的刺激市场和救市计划。可是经济前景看来仍然低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的预测显示,2009年世界先进经济体将收缩0.3%——这将是自二战以来所出现的首个经济萎缩。

  战胜信心危机的部分困难,首先在于我们很难量化信心。始于1967年的美国经济咨商会消费者信心指数(The Conference Board 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在10月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包括52个国家的最新尼尔森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Nielsen Global 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也从2005年创立时的137,下滑到84。

1987年危机中股市很快恢复

  可是,这些统计尽管很快就会制成图表,为各种问题从速找到答案,但却无法深入说明人们的观念到底有多根深蒂固、新环境会如何改变信心,或者是人们在今后几个月或几年在做重大决策时,究竟会怎么决定。

  基本上,信心丧失始于2007年,并与今年9月加剧的金融市场混乱息息相关。对全球金融机构崩溃的担忧,和试图挽救它们的各国政府救市计划,已经普遍引起人们的警觉。

  记忆对“动物精神”的效果也不可小觑。人们对大萧条有足够的认识,知道今天的情况可以同大萧条相提并论。许多人知道三个月到期的美国国库券的利率在2008年9月已经成为负数——这是1941年来的第一次。人们还知道,大萧条过后股市从未如此动荡(1987年10月除外)。此外,国家领导人在为不平常的救市措施辩护时,也不太掩饰地用大萧条来比喻目前的情况。

  “动物精神”不是每次都会被异乎寻常的经济事件击垮。但与此同时,也并不是所有的经济震荡都是一样的。比如,1987年10月19日股市崩溃,创下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标准普尔综合指数暴跌20.5%;金融时报指数下挫12.2%;日经225指数也在隔天下跌14.9%。危机波及整个世界,但并未造成经济衰退。相反的,全球股市很快便恢复,创造了一个在13年后的2000年见顶的巨大泡沫。

  我在1987年股市崩盘后立即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美国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最大忧虑,基本上在于股市估值过高。而在股市暴跌修正了这个问题后,许多人显然并不觉得还有其他值得担心的问题。

  股市暴跌本身,是同大萧条唯一相似之处。此外,许多金融专家把1987年的股灾归咎于一种称为“投资保险组合”(portfolio insurance)的程式交易(programmed trading),多数人认为这种交易应该停止。

可怕的一周孕育了救市计划

  但近日的事态发展并不教人如此乐观。股市近日惊人的跌幅,绝不是技术性交易故障所造成的单日反常情况。

  从10月3日到10日,是大萧条以来美国股市表现最糟糕的一周,而日本股市的表现甚至还差过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时最低迷的一周。同样的,墨西哥股市的表现,类似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最低谷的一周;阿根廷股市则创下了相当于该国1997-2002年金融危机期间最差的一周的跌幅。不寻常的股市动荡,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自此便成了家常便饭

  那可怕的一个星期孕育了目前的刺激和救市计划。七国集团10月10日宣布了联合拯救世界经济的计划,计划于那个周末就得到了20国集团的赞同。然而,股市直到11月初还没有什么起色。在中国和印度,股市甚至进一步下滑。

  “动物精神”受到侵蚀,可以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市场的巨大动荡只是巩固了人们大事不妙的看法。动荡反馈循坏已经开始。动荡幅度越大,人们就越觉得应该关注市场,他们的交易行为也就越反复无常。

  这种情况唯一可资弥补的,是“动物精神”可以、而且有时也的确能够改变方向。信心是一种心理现象,可以反复无常的迅速攀升或者快速下降。目前,最有希望恢复商业信心的方法,是给予公众某种形式的激励。

  在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似乎有着鼓舞群众的超凡魅力,而他作为首位少数族裔总统的身份标志着一次重大的历史性变化,对美国和世界各国都可以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

  无论未来如何发展,目前正在讨论中的全球危机应对计划,都可说是举足轻重。人们必须认真评估它可能对信心所产生的影响,尽管这些影响是难以捉摸和难以解释的。凯恩斯在几代人以前就已经提出的“动物精神”,到今天仍然存在于人类社会。

作者Robert J. Shiller是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宏观证券研究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新著是《次贷解决方案:全球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 罗伯特·席勒
英文原题:Reviving the Animal Spirits
版权所有:Project Syndicate,2008

Thursday, August 14, 2008

马来西亚奖学金政策的争议

  前不久,马来西亚首相署部长纳兹里(Nazri Aziz),对外强调马国政府未来会继续以55%对45%的比例,发放公共服务海外奖学金给土著及非土著。这个比例是在今年才推行,而在2000年至2007年,共有1万零485人获得公共服务海外奖学金,非土著只有23%。

  纳兹里亦不认同之前的颁发比例:“非土著也是马来西亚人,因此我不认同土著及非土著的奖学金比例应是80%对20%”。然而,上述的做法引起一些马来团体和马来学者的不满,声称该决定侵蚀土著特权。这些不满人士,更要求马国最高元首能够出手干预此事。

吸引不到人才回国服务

  从这件现象中可以看到,推行超过30年的新经济政策,固然大大提高了马来人在政、经的地位,但是亦导致部分马来人高度依赖政府。人才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资源,因此培育人才应该不分族群,若以族群作为考量的重点,反而埋没许多未来的国之栋梁,并对国家的发展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目前世界许多先进国家都相当重视人才,马国却仍反其道而行,这将会把国内人才拱手让人,成为他国的重要人力资源。

 分配式的政策,突显马国政府培育国内人才方面的偏差,因而导致人才的外流。据马国政府的透露,马国现有78万5000名专才在海外工作,主要分布在新、澳、纽、英、日、美、台等国家与地区工作。

  为了吸引这些旅居海外的菁英,马国人力资源部在2001年推出了“鼓励国人回国服务计划”,但是其成效相当有限。

  据马国人力资源部副部长诺莱妮(Noraini Ahmad)日前透露,该计划推行了七年,截止今年6月只有1156人提出申请(在1156人当中,人力资源部只批准了611人,这些人当中只有453人选择回到国内服务)。

  从上述的数据可以窥探,该计划推行了七年,只有不到1%的人提出申请,可见该计划并没有吸引到这批海外的马国专才回流。另一方面,申请者的成功率只有52.85%,似乎也是令后来申请者却步的原因。

政策改革只能是个开始

  马国政府在1970年代开始,采取了国内资源的重新分配制度,来扶植马来民族在各个领域的地位。马国政府的努力,确实有一定的成效,但是政策上的严重偏差换来的是某个族群的崛起和国内族群之间的表面和谐。

  该政策带来了许多负面的问题:人才的外流,某些族群被边缘化,内部经济的发展趋缓等等。如今马国政府将2000份海外奖学金的45%发放给非土著优秀生,确实值得人民肯定。

  该项政策应是马国政府改革的第一步,但是这并不代表这种55%对45%的比例颁授方式可以一直沿用下去。以族群作为颁发的指标,只会让一些奖学金“所颁非人”(不管是土著或非土著),未来的颁授方式,应该以“能者居之”为终极目标。

  马国政府长期的扶助政策,已经对特定族群形成了一种习惯,部分马来社群的反弹,突显政府照顾政策的后遗症。以巫统为首的马国政府若要继续迈开改革的步伐,必须勇敢面对族群内部的反对力量,逐步将一些不利国家的政策取消,让巫族可以自立自强,亦提供全国人民能在公平的大环境下进行竞争。

  期盼马国的奖学金分配政策只是个开始,如果改革者无法有智慧地去处理排山倒海的压力,最终选择妥协的话,马国的未来将是一条暗淡的前路。

● 利亮时·作者是马来西亚学者
台湾高雄师范大学助理教授

Friday, July 18, 2008

收拾

  她总在收拾。每隔几年,就得好好地、大大地收拾一回。收拾本身不难,坐在那里把东西分门别类,弄清楚哪些要带着,哪些要留下,她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收拾不了的是她的心情。

  你知道收拾了,你就远离这个地方。和这些人的关系就远了,淡了。久而久之,你们都将忘记彼此,忘记曾经存在的一切。尤其是在这样的社会,这样的环境,这样的速度,有谁为谁停留一下?有谁为谁保留一点真诚?没有。真的没有。所以那天当第一个同事告诉她会想念她时,她愣了一下。她心里想:是真的吗?是客套话吗?她好不容易才从齿缝间挤出一句:“我也会想念你。”然后,她觉得自己很恶心。

  后来又有同事这样告诉她:“我们会想念你。”结果她真的回答说:“真的吗?”毫不犹豫地反问。同事的脸上有错愕的表情。想念要费力气。遗忘不费吹灰之力。你忙着忙着,就什么都可以忘记。生活将推着你向前,根本不让你有机会喘息,又何来机会想念?如果你想念着我,我又把你给忘在脑后,那我也会内疚的。不如都忘了干净。干干净净让每个人都过上新生活……

  收拾的时候,也是她停下脚步的时候。周围的人都忙忙碌碌,只有她坐在那里收拾,慢慢地收拾。然后事情总会那样,从哪个抽屉的角落,她发现了一张当年谁寄来的卡片。从哪个文件夹的一处,掉落一张变了色的照片,上面是她当年合作无间的同事的影像,还有年轻了几岁的她。她们已经将彼此遗忘。她们都过上了没有交叉点的新生活。

  这种时候,她会愣在那里一阵子。想想生命真叫人心酸。都这么不着痕迹的过去了。生活还真像个centrifugal machine(离心沉降机)。以前她念大学的时候做实验,就用这个机器把悬浮在液体里的粒子分出来。那个机器转呀转呀,最后下面都是粒子沉淀物,上面出现了干净的液体。她的生活便是经过这么几转,结果把朋友们都转掉了,剩下干干净净的自己。

  其实她是个戏剧化的人。一边收拾,她一边想掉泪;一边反问“真的吗?”一边眼眶发红。也不为谁,也不为自己,就为生命的轻飘飘。她喜欢剧场里的独白,尤其喜欢那种像是从心底深处发出来的声音。那天她就在天台的月光下,自己来了段独白。“你知道我在想念你吗?你知道过了这么多年,我仍然想念你吗?”

  然后,她的眼泪潸然落下。她闭上眼睛,感觉生命的沉重与深刻,她需要,她需要感觉生命的沉重与深刻。不是轻飘飘的,你真的留下什么给我了,我真的留下什么给你了。你们都存在,我也是。

● 丹女

Tuesday, July 15, 2008

世界的新加坡

  走出新加坡国际机场,签证官的职业笑容、秩序井然的各国来客、干净的地面路边,都让人霎那间感到走进了文明社会。再稍留意一下交通规则、路标上的名称,在英国生活过的人会感到这就是在英伦,如果对气温不敏感的话。

  但是,新加坡还是新加坡,尽管有诸多欧洲文明的印记,也承续着很多亚洲传统,似乎是一个无法用洲际文明圈定的国家,一句“亚洲价值观”也许不能涵盖其治国理念。在这里,路牌都是用英文、华语、马来语、淡米尔语四种文字标识;来自东方和西方的各族人们各行其职、彼此尊重、和谐相处,用英文和自己的母语交流,遵守着共同的社会运行规则;无线上网技术覆盖全国,任何时候都能获知世界正在发生什么。这种情形,让人不由得想起英国人对伦敦M25环城高速公路内区域的说法:“M25以内的伦敦不属于英格兰,而是属于世界的”。

  在新加坡访问数日后,“世界的新加坡”几个字在笔者脑海不断闪现。并不是说新加坡该属于世界,而是说新加坡是最先接应全球化风浪的国家之一,集合着东西文明的优长,具有独创性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模式,走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其治国理念和制度设计,给世界无不启蒙,包括对西方发达国家。

德与法至上的精英政治

  新加坡的政治制度非常独特,说是自由民主体制吧,她是一个一党独大的国家,自建国以来始终由人民行动党执政,没有出现过政党轮替;说是专制体制吧,议会选举是唇枪舌剑地进行着,政坛上没有出现过东方国家难以治愈的腐败顽疾,政府廉洁、社会公正、以法治国的水准均超越于西方;最接近的是社会民主制,人民享有较好的社会福利,但新加坡却听不到罢工的声响,媒体承担的角色不是欧式的“公众的看门狗”和“第四权”,却有较充分的自由对政府政策提出批评和建议。可以说,新加坡的政治制度是难以用“民主”、“专制寡头”、“家长制”等模式来概括的,只能用“新加坡之路”来概括。

  无论是美国为代表的自由民主体制,还是欧洲大陆为代表的社会民主体制,均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为基本理念,以民意为国家政策出发点的。执政党和反对党之间、政府和媒体之间以及民间组织和权威机构之间的力量对抗,保证了政府廉洁、政治透明、社会公正,但却是以社会资源的消耗为代价的。

  西方民主制度的另一个弊端是“民意独大”,而民意有天然的短视性,政党为在大选中获胜,抛出很多急功近利、缺乏远见的政策,导致很多错误甚至灾难。比如,绿党进入政府是欧洲国家的新景观,但一经进入政府就毫无作为,关于环境保护的长远政见根本无法成为政策,而为了眼前利益,为了石油而不惜开战的灾难倒是不断发生。战争进而导致不同民族和宗教间的仇视,为反恐所消耗的国家财政开支,已让美英等国感到力不从心。也常有智者发问:如果把这些钱用在民生建设上有会是怎样一番光景?

  新加坡的政治则更多地表现出“合力为善举”的特征。政府、企业、工会、学界之间的渠道是畅通的,言论是自由的,各民族和宗教之间也是相互尊重、和谐相处,政治家不仅保持了廉洁和高效,而且不是为了争夺权力为目的。笔者曾询问从事不同职业的华人、马来人、印度人,他们对政府的认同感都很强,都觉得政府是为人民着想。96%以上的家庭拥有自己的住房;失业率只有3%左右;“花园之城”的美誉,显现着在环境保护上所下的功夫;全国范围内的免费无线上网,展示着在高科技领域的先进程度……这些成就既说明新加坡政府的领导能力,也证明政治制度的保障很有效。

  对于新加坡的政治制度,笔者以“德与法至上的精英政治”来概括。李光耀对政治家的要求是,“强有力并具有勇气和廉政的道德威信的领导人才”,这里有东方人理想的“德治”色彩,但在政治体制设计上又借鉴西方的“法治”思想,将“德”和“法”置于权力之上,使得政治人物把国家利益、人民福祉、社会和谐作为施政目标和德性体现,在严格的法律框架下行政。
与此同时,总理直管的贪污调查局拥有绝对权威,可以不受任何法规限制逮捕犯任何罪行的嫌疑人,对显赫官员进行监督和调查。可以这么说,“德”和“权”的结合往往导致专制和腐败,“权”和“法”的结合会导致急功近利和争权夺利,惟有“德”和“法”的结合才能营造出和谐、有秩序的社会,把各界人士的创造力和善行发挥出来,并且聚合在一起。也许正是“德”与“法”的至高无上,促成德才兼备的精英投身政界,把“除了阳光和空气,几乎没有任何资源”的小岛,建设成让世界尊重的国家。

负责任的新闻自由模式

  新加坡媒体的角色,也是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不是“公众的看门狗”,但仍能认真反映民意,对政党和政府提出建设性的批评;不是执政者的“喉舌”,没有新闻检查制度,但接受政府部门委婉的提示和柔性的“吹风”,在享有新闻自由的同时也受到社会责任和法律的约束。因而新加坡的媒体既不像西方媒体一样咄咄逼人、耸人听闻,也不像一些东方媒体一样唯唯诺诺、偏执极端,而是把事实真相较全面、较温厚地传播给大众。借用《联合早报》总编辑林任君的话来说,新加坡媒体“自认为是政府和人民之间的桥梁”。

  西方媒体在政治清明和权力监督上的确卓有成效,但在“人咬狗才是新闻”、“坏消息才是好新闻”等理念作用下,常常有主导国家政治的雄心(或者说野心),也便有为政府设定议题、让政治跟着媒体转的现象,而政治家为得到民意支持,也常讨好媒体,把争取媒体支持作为掌权的必备,所以新闻大亨默多克(又译梅铎)是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巴结的对象。布莱尔在卸任时把媒体比喻成“未经驯服的凶猛野兽”,但同时承认“也曾经集中精力来迎合和讨好媒体”,可见西方媒体已在不断“越位”。

  尽管李光耀在1988年就指出“不让外国传媒影响新加坡人的想法”,新加坡也对国外报刊的发行有数量上的限定,但新加坡仍是世界上信息最开放的国家之一,全球媒体都能在网络上看到,没有“封网”、“屏蔽”之举,人民能自由阅读到国际报刊。在预防海外媒体蛊惑人心的同时,也给本国人民开阔眼界和获取信息提供了方便。这种“负责任的新闻自由”模式,既避免了西方媒体过强的干政力、少约束的自由度,也不会导致因信息操控带来的国民视野狭隘、遇事极端的危害。在集权国家“坚硬”的新闻政策和民主国家“散漫”的新闻制度之间,新加坡走出了“柔和而富有弹性”的媒体管理之道。

全球化时代的治国典范

  新加坡的很多制度,像对罢工的处理程序和限定、每年公职人员和企业员工的工资升降、公民的住房公积金安排、司法制度、议会选举和辩论制度、民族和宗教制度等等,都带有较强的英国色彩,但不是照搬,其中蕴含着其他国家的成功做法。比如住房、医疗、教育这些事关民生的政策,既不像美国式的个人自理,也不像英国式的税收调剂,更不像欧洲大陆式的国家承担,而是“共同致富”理念上的政府和个人共同支付。

  欧洲的福利制度,导致了社会整体竞争力的下降,形成个人过分依赖国家而不进取的弊端;美国的个人自理,拉开了贫富差距,很多底层人得不到国家的支持,加剧了民族、种族和阶层间的冲突与矛盾,不利于社会和谐和团结。新加坡的制度,把社会救助和个人自强较完美地结合起来,且随着国际经济和国内发展的行情不断调整国家和个人支付的比例,使得这个国家既充满人道,又鼓励个人竞争。在建国短短的40多年来,已从一个非常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世界最富有、最祥和、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

  新加坡的制度是难以复制和效仿的。人们可以把日本当作“西方国家”,也可把台湾体制归于“美式民主”,但对新加坡则一筹莫展。新加坡就是新加坡,但是世界的新加坡,其治国理念和不设前提地吸收先进文化的主动性,是各国如何在全球化时代治国兴邦的典范。

● 陈冰  
·作者为中国资深媒体人
世界的新加坡

Tuesday, July 01, 2008

What Kind of Thinker Are You

Your Thinking is Abstract and Sequential
You like to do research and collect lots of information.
The more facts you have, the easier it is for you to learn.

You need to figure things out for yourself and consider all possibilities.
You tend to become an expert in the subjects that you study.

It's difficult for you to work with people who know less than you do.
You aren't a very patient teacher, and you don't like convincing people that you're right.


GeMiNi's result from What Kind of Thinker Are You? quiz.

Tuesday, May 27, 2008

各得其所的白礁分配

  上星期五(5月23日),从海牙国际法庭传回来的判决,让拖延将近30年争执的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对白礁岛主权争执诉讼案,有结果。判决是:白礁岛主权归新加坡,两个南面的小屿,即中岩礁,则判予马来西亚。上星期,这件事是吉隆坡各界关注焦点,闻判后,似乎都一致认定其本国(马来西亚)是输家。事实上,这怎么会呢?马国人其实不须落落寡欢。

  据资料指出,白礁上的灯塔由英国建于1851年,从那个时候始,便一直由新加坡管制。可是,在1980年,在马国出版的地图上,白礁岛却出现在马国的版图上。双方的争议延续了14年后,1994年,当时的马国马哈迪政府得到新加坡政府同意,把这主权的纷争提交给国际法庭处置。从那时候始,人民便欲知到底谁是谁非。可是,前后一拖便是将近30年。

  如今案情大白,但此刻在吉隆坡却有人埋怨说,错就错在1953年时,柔佛州政府州秘书曾经致公函知会新加坡,表明柔佛州政府将不声称它拥有白礁岛主权。当时新马尚未独立,新柔两者都是英国殖民地的地方政府,那是内部的交代。可是,当马国于1957年独立后,便逐渐的认识到这块方圆0.8英亩的岩礁,却越来越有海上信息站的意义,非同小可。

吉隆坡市民不认为"双赢"

  新马两国当年同意把此重大纷争交上国际法庭,那是客观又开明,是智慧文明的抉择。在此期间,双方都倾力去打这场官司,显示了它的关系重大。

  我们知道,从南中国海(包括西沙群岛)海域进入马六甲海峡,或由马六甲海峡经过新加坡前往东亚时,都要经过此一片狭长的海域。其在海域军事上而言,非一句"兵家必争"可道尽。

  目前,吉隆坡市民几乎都不认为这是一个"双赢"的格局,有人认为新加坡好比得到了一只大母鸡,而马来西亚只得回两粒小鸡蛋。这肯定不是兵家之见。

  《孙子》曾说"兵非多益",以军事信息据点而言,更非越大越好(或者说,小便是大)。马国在此重大的诉讼中,得回了中岩礁——两堆浮在海面上的岩礁,但其实质意义却与白礁岛不相上下。简直可说是"平分秋色"。这些岩礁都俨然像两座不分彼此的"守护神",不是独立的。

  在裁决中,国际法庭判给马国的中岩礁两屿之间相距约为250米,由此看两者之间海底临水面处是相连的,这要建造高架建筑是轻而易举的。若是岩礁两相距较远或孤立,则没有此条件。

  这也是说,其应用价值不亚于0.6海里之遥的白礁。况且,更有向上发展空间。对此,马国人民要看本身的潜在利益,不应该看表面而眼红,忽略了自己的底蕴潜能。

国际仲裁广受世界关注

  这里的焦点其实并不是两国纷争,反而,国际仲裁是广受世界关注的。特别是东北亚与东南亚诸国,此争执与他们息息相关,也同时是欧美强国所注目的。说这是一件国际大事,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假如此回没有得到圆满和平解决,那是全球化的挫折,未来的隐忧,事情就将是严重的。

  幸见在判决后,双方的政要反应都很谨慎,都尽量去考虑到对方的感受。深看一层,新马之间还有多项棘手问题排着队尚待解决,这些悬而未决的争端虽然比白礁冲击小得多,但有了白礁的解决指导原则,其余留下来争持不下的双边难题,便减少了朝向惊险演变的可能性。

  由此看,两国相处的前景将一片大好,这是从未有过的机遇。这也是东盟(亚细安)各国以至亚洲各国和世界有识之士所乐意看到的现象与方法。

  此时也许有人在说,新加坡在法律下得回白礁之后,猜测它将会依法作填海扩大活动。这是人性的通病,我们不应该去猜疑他人或总是打别人的算盘,从而不厌其烦去计算别人将会得到的利益。

  消息传出后,本人从吉隆坡打电话给新加坡的一位友人,问他看了新闻的感想,他不加思索便说,"大家有份"。事实上大家真的各得其所,没有厚此薄彼之分。双方都得到"尊严"与实际效益。海牙国际法庭此一抉择,更开拓了全球化的思维方法。

政客玩弄老套手段

  不过,令人担心的是,此际在马国会否还有一批民族主义者,为了复辟而乘机起哄。早在3月大选之前,柔佛州便有一批土著,把伊斯干达的发展区说成"把主权出卖给新加坡"。跟着,在大选之后,也有数百名土著在代表大会上一致说"马来人失去了主权"。这些右派份子会否会借白礁宣判的机会,制造一个假想的强大敌人,以争取其民族团结,或让其民族主义"起死回生"?

  认真说,马国的马来人并没有这样的文化——就是说以堂皇的"主权"理由去争取本民族的利益。有的只怕是此类潜伏的政客,玩弄老套手段。

  我们常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或者是"一人可以乱天下"。对此,世人无需过于顾虑。因为在3月8日的大选中,这类民族主义政客已经遭受惨痛教训。经过大选的洗礼,马国在政治上已迈进另一个时代,不可同日而语,不足为患。

  于此,人们不应该去争议谁是母鸡,谁是鸡蛋。因为母鸡和鸡蛋是循环相生的,生生不息。新马关系将永远如此。

  从白礁岛分配意义看,这标志着两国人民是肩并肩地永远屹立于世,守望相助,万古不变。这是历史性的发展,并非偶然。新马两国及国际法庭这次是做了一次全球化的"领头羊",让各方有了共同方向。这次判决不但可作为全球化的典范,更是解决国与国之间纷争的榜样。

● 吕罗拔
作者是马来西亚商人

注:白礁岛 - Pedra Branca - Pulau Batu Putih

单独不孤单

  单独,与孤单,是不一样的。

  “单独”是一个自己的完整个体。

  “单独”是能理解生命独立的。

  就因它能理解独立,所以它能感受到外界与它对应的种种关系,也能体会到外界与它对应的种种意义。这些感受与体会,能让“单独”去作外界与它之间的种种发现、挖掘、思考,还有观照。

  这观照,极为珍重。这观照就是这个“单独”的完整价值。

  认识了这个完整价值,它才能够是充实的。

  能确切认识到自己价值,那么无论是在一滴颤动露水里,一朵努力绽开的花里,千变万化的自然里,无垠无际的不知前方里,人的灵性都能一次次复习到生命确切的存在,也能去设想自己为何存在,也才能接受和发展自己的存在。

  孤单,则是另回事。

  孤单是感觉自己隔离

  孤单多数来自欠缺发现、挖掘、思考和他我观照。所以孤单总是由一种无法平衡渐渐累积而成。它一直无法融入自然给它的种种领会中。因此无论做得再多,再忙,感觉孤单的心,仍然感觉隔离。

  而隔离是晦暗忧伤的。它更容易掉入茫然且浪费时空的状态中。

  孤单的心多是浮游的,它虽维持了存在,却把自然与时空能给它的种种启示机会都错过了。

  自然的无边宽阔、丰富、多元,其实都带有一种生命的神性。自然不只是给了万物一个存活的时空,自然是希望万物都能找到那个完整的意义。找到那个完整的意义,就能够释怀,感觉宽敞,拥有自己的节奏,并因此感觉充实。

摘自吴韦材-充实感

只要

  只要月亮还在,
  依然还有光彩,
  我就会等你归来。

  只要生命不息,
  依然还有奇迹,
  你就会在我梦里。

  只要阳光依旧,
  幸福还在心头,
  我们就一起向前走。

  只要还能挽救,
  那么就请万众一心,
  我们来一起出一份力。

  不论你伤的多痛,
  请走出你的阴影,
  要不然就永远没有痛苦的尽头,
  请让时光缝补你的伤口……


● 刘奕洋(12岁)
  北京府学胡同五年级六班
  来自四川绵竹汉旺镇

Tuesday, May 13, 2008

新加坡生活式

  因急事匆匆回国一趟,国家似乎又漂亮许多,带几名中国与台湾友人到处浏览,当起这个地主导游,心里为国家越来越具有国际大都市的格局感到骄傲。

  几位国外朋友都住在我家组屋里,平日就在小贩中心用餐,也让他们与老百姓搭地铁与转换巴士,没见他们多买衣服因为他们说这里有的到处也都有,而几天下来后,初到时的兴奋渐渐淡去,我察觉他们逐渐显出一种“沉闷”表情。

  是乌节路或新达城还不够精彩?还是圣淘沙、牛车水、小印度都不合口味?是博物院、图书馆、美术馆、艺术中心不够壮观?还是电视广播或报纸杂志都不够精彩?

  其中一位友人正是今年金马奖最佳剪辑张一凡,他此行正欲寻觅一处海外电影后期制作营地,来新之前他已在曼谷接洽过一家后期制作公司,但他一直因为新加坡这响当当名字而保留着抉择,直至看完了新加坡,他说,“新加坡绝对具有一些国际竞争的条件,但它的生活式却其实是沉闷的。它的生活式仿佛是一种忙于适应,这样的生活式欠缺一种对生命的自发热情,或许有,或许会来自新一代,但声音仍太微弱了。”他觉得,更懂得生活之道的泰国人具有对生命的感悟与创意。

忙于奔命的新加坡人

  出版社负责人告诉我说他们造访得不是时候,因为此际正是新加坡物价狂飙期,说得也是,平价超市里一个普通白面包的价钱就足以叫我暗吃一惊,有天为赶时间,在城里搭了趟德士,那种种附加费也一新耳目,其实小贩中心用餐也不便宜,虽然食物早已没有“古早”的地道原味,但一顿饭吃下来,就跟偶尔搞个庆祝会差不多。

  外国友人问现在新加坡人普通能挣多少钱?

  坦白说我答不上来。我只听到与我熟悉的云吞面大婶说:生意越来越难做,什么价钱都高了,只有工钱没有高。

  是否这样的一种长期性反差造成新加坡人长期性地疲于奔命?

  假如没家庭,或许在收支上还没感觉太大压力,我也曾在新加坡生活过,“紧”的时候少花些也就能过去。但有家庭那就完全另回事。并非新加坡人把钱看得重,而是他不能不整天考虑收支平衡的问题。整天,整周,整月,整年,都得好好盘算生活进账与开销,别的没时间想也没剩多少精力去想。

  是否如此,所以地铁里大家的疲累都在极其能事鼓励消费的各种精彩广告下一览无遗?

因疲倦而变得被动  

  或许以前我真误会了国人。我们并非不想去开拓一些新的思维领域,也不是没去认真想过生命热情的问题。而是在一个如此小的空间里周而复始极力维持着这个高代价的新加坡生活式,请问还有多少人能真正腾出精力去进行不一样的感悟思考和鼓起勇气去做不一样的事?

  出版了一本新书假如有人肯买回家翻翻阅读就已属大幸,这不只是华文低落与否问题,是花不起那个“闲情逸致”。

  叫人担忧的事是“新加坡生活式”仿佛已逐渐成定型。它仿佛已是一种社会与人之间在某种约定俗成之下的互动循环。

  压力大又疲倦的人需要解压,需要释放,需要娱乐,也需要轻松刺激。最好不要跟他说严肃的事,最好就是给他各方面的官感享受。吃,喝,玩,乐,是辛劳疲惫之后的减压渠道。新加坡是个长期鼓励消费的社会,“你赚,你消费,你存在”,这仿佛已经是认可生命意义最方便的普遍体会。最舒服的生活式,是别再作深入严肃探讨,糊口或娱乐都是用疲倦赚回来的,疲于奔命之后就跟着各种媒体的怂恿与广告诉求去过国际大都市的高生活。

无可奈何的精神语境

  回来看到电视。原来现在的电视就是在“玩”。而且是虚张声势地“玩”,仿佛就是用“玩”来吸引人。

  电视上看学生们“玩”华文问答,让人感到欷歔的还不是问题的浅白,而是那种满足于浅白的洋洋得意。

  多元文化社会原本是个有利条件——假如这些多元文化都能进行深入互动并且能互相浸濡交融——但假如时势只能逼得这种多元成为一种浅层交叠,那么最终也会看似多元,却只能是一种包在现代物化之下的表层外观。

  长期疲倦地生活在浅层人文里,或许不感压力,但生活容易流于模式化的沉闷。但要更改或撑开一个新的精神语境空间又谈何容易?一个巴掌拍不响,社会上纵然存在一些有诚意又肯努力的民间人文团体,但假如政府无法缓和及调控整体节奏,并有效提供更多能嵌入人民生活的、能触动并带动人们进入更深思考的精神语境平台,试问这些具有远见的民间团体又哪有如此巨大力量扭转整个新加坡人文的精神语境?

  在不断疲劳适应物化的生活式之下,深层人文仍难抬起头来。

● 吴韦材
·作者是旅居北京的本地写作人

Tuesday, April 29, 2008

自己暖手

  阿里巴巴集团总裁马云,一次在颁奖晚会上被问及自己在最困难时,究竟是怎样鼓励自己坚持下去的?

  他说:“能有一点点成功,是因为自己用左手温暖右手。”

  是。就是这样。

  其实最能鼓励你的人,就是你自己。

  在最困难时刻,那种处处无门的挫折感,常常就会把人逼进一个最孤独最寒冷的暗室里。而我们,肯定都曾经进过这样的暗室。

  它的黑暗,仿佛就蛮横地包覆着一切。当平日惯用的视线都被深埋于晦暗时,心里面反而就会明白过来,明白到有些事旁人根本无法给与援手。不是的,不是全世界都不帮你,只是能真正帮你的人,其实就只有你自己。

  我见过无法帮助自己的人。他们失望了,慌张了,急躁了,而越是气急败坏,就越被那个困境磨得团团转。其实,他们最大障碍,还不是那个困境或认为肯定无法解决的难题。这些人的最大障碍,其实是无法看到,或无法相信自己的力量。

  脆弱与坚强,有时就像在一个辅币的两面,背贴背,就看你自己有没有能力再翻一次。

  我小时就很喜欢篝火。现在看到篝火,依然觉得它力量神奇。

  那是很戏剧性的。多旺的火,都会一次次出现它逐渐转弱的困境。而我常常就在这时刻专注地观察它的变化。原来篝火会把最热的热量储存在它的最深处,就在那个我用肉眼无法逼视的地方。这地方的灼热,却又仿佛特别安静,仿佛就是一个源头。只要这个源头没有熄灭,那么它就能有再次蔓延开来的可能,也有死灰复燃的机会。

  有时,确实需要耐性,或许只是一阵最轻微的风又能把它吹着了。但前提是这个源头不能熄灭,它最内里的热量必须有所储备,而篝火必须相信自己拥有这个热量。

  就算,就算它到了只能微微晃晃的境地,这一点点热量还在,还是有转机的。

  自己的左手温暖自己的右手,或许不会立刻有反应,但慢慢地,搓搓揉揉中,逐渐就能真切地再次感到自己存在。那个自己鼓励自己的感觉,就是一种生命价值的提醒。因为这才是最靠近你的一个人。也是你最能信任的一个人。现在这双手感觉冰冷,就只有你从心里发动那股储存在源头的热,才能把自己温热过来。

  源头的那份热,又是什么呢?

  富裕荣华其实是难以稳定的,一辈子的来去得失,这道理你其实懂得。多少人用上数十年去捆绑他以后其实无法掌管的富裕,所有名字也都只是不同时空里的纹饰,总会尘埋了,亦不知去向。所以在你内里深藏的那份热量,应该就是你对生命价值真正理解后的信念。只有凭借这份信念,你才能肯定你是认识自己的,并且知道自己以前没白活,以后也不会白活,更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活下去。
  自己暖手,这份信念的热量不必向人乞讨。

  你必须在正值岁月旺盛生长时,就懂得去储存它。

  当你真正需要它那时,你就知道它一直在自己手里。

● 吴韦材
http://blog.sina.com.cn/wuweicai

Sunday, April 13, 2008

The Paradox of our Time 时代的悖谬

The paradox of our time in history is that
we have taller buildings, but shorter tempers;
wider freeways, but narrower viewpoints.

We spend more, but have less;
We buy more, but enjoy it less.

We have bigger houses and smaller families;
more conveniences, but less time;

We have more degrees, but less sense;
more knowledge, but less judgment;
more experts, but more problems;
more medicine, but less wellness.

We drink too much, smoke too much, spend too recklessly, laugh too little, drive too fast, get too angry too quickly, stay up too late, get up too tired, read too seldom, watch TV too much, and pray too seldom.

We have multiplied our possessions, but reduced our values.

We talk too much, love too seldom, and hate too often.

We've learned how to make a living, but not a life;
we've added years to life, not life to years.

We've been all the way to the moon and back,
but have trouble crossing the street to meet the new neighbor.

We've conquered outer space,
but not inner space.

We've done larger things,
but not better things.

We've cleaned up the air, but polluted the soul.

We've split the atom, but not our prejudice.

We write more, but learn less.

We plan more, but accomplish less.

We've learned to rush, but not to wait.

We build more computers to hold more information
to produce more copies than ever,
but have less communication.

These are the times of fast foods and slow digestion; tall men, and short character; steep profits, and shallow relationships.

These are the times of world peace, but domestic warfare;
more leisure, but less fun;
more kinds of food, but less nutrition.

These are days of two incomes, but more divorce;
of fancier houses, but broken homes.

These are days of quick trips, disposable diapers, throw-away morality, one-night stands, overweight bodies, and pills that do everything from cheer to quiet, to kill.

It is a time when there is much in the show window and nothing in the stockroom;
a time when technology can bring this letter to you, and
a time when you can choose either to share this insight, or to just hit delete.

source: Remember; spend some time with your loved ones, because they are not going to be around forever.

Remember, say a kind word to someone who looks up to you in awe, because that little person soon will grow up and leave your side.

Remember, to give a warm hug to the one next to you, because that is the only treasure you can give with your heart and it doesn't cost a cent.

Remember, to say, "I love you" to your partner and your loved ones, but most of all mean it. A kiss and an embrace will mend hurt when it comes from deep inside of you.

Remember to hold hands and cherish the moment for someday that person will not be there again.

Give time to love, give time to speak! And give time to share the precious thoughts in your mind.

AND ALWAYS REMEMBER:

Life is not measured by the number of breaths we take, but by the moments that take our breath away.

Source:
http://www.snopes.com/politics/soapbox/paradox.asp
http://www.xdude.com/paradox.htm

==============================================

時代的悖謬
(蕭雪樺譯,071129)

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歷史悖謬
是建築物越來越高拔,人的趣味卻越來越低下
高速公路又寬又闊,人的眼界卻又窄又扁

我們花的錢多了,擁有的東西卻少了
買的東西多了,真正的享受卻少了
房子大了,家庭卻小了
什麼都方便了,時間卻少了
學歷高了,人卻蠢了
知識多了,常識卻少了
專家多了,問題也更多了
吃的藥多了,但身體一天不如一天

我們喝酒太兇,抽煙太多,花錢太沒節制
笑得太少,駕車太快,氣量太淺
睡得太晚,起來太累
看書太少,看電視太多
誠心禱告越來越少見

我們的資產倍增,個人的價值卻變賤
我們講得多,愛得少,恨得太隨便

我們懂得怎麼謀生,但不懂得什麼是人生
我們只是苟延了生命,而不是豐富了生命
我們到月球留下了個腳印回來
但總沒法去跟新鄰居見一面
我們征服了太空,卻荒蕪了心田
我們幹的事業好偉大,但不見得有多美善

我們淨化了空氣,但污染了靈魂
我們可以擊碎原子,但消除不了偏見
我們寫的多,但學到的少
我們的計劃多麼宏大,但成果少得可憐
我們只懂得向前猛衝,就不懂得歇一歇
我們儲存資訊的電腦越來越多,印製的副本越壘越高
溝通卻越來越淺

這是個消化能力差,快餐速度高
只重形象不重品格,利潤深化、關係淺化的年代
這是個夫妻都去賺錢,而離婚輕鬆平常
房子美輪美奂,而家庭支離破碎的年代
這是個什麼都快來快去的年代
尿布一用即棄,面孔說變就變
情長只限一夜,體型暴瘦暴肥
藥丸可以讓你乍呆、乍死、乍癲

這個年代
用來炫耀的東西多有,值得儲藏的東西少見
這個年代的技術,讓你可以萬里之外看到這封信
你可以與朋友分享,也可以按鍵刪除來電

記著:
多花些時間與你親愛的人相處
因為他們不會永遠在你身邊

記著:
要善待那些對你仰視的小人物
因為他們有一天會走在你腳步之前

記著:
給你身邊的人一個熱情的擁抱
因為這是你心底裡唯一的財富
──不花你一分錢

記著:
向你的伴侶、親愛的人說「我愛你」
但要真心的說
一個發自心底裡的親吻、擁抱
可以消除一切痛苦熬煎

記著:
緊握她的手,珍惜當下的時光
因為有一天她會無法再與你比肩

花點時間去愛
花點時間去說出心底話
花點時間奏響珍貴的心弦

時刻記著:
生命的長短
算的不是你的心跳了幾下
而是你怦然心動
曾經有幾遍

**
来源:筆下留情:時代的悖謬

==============================================

今天联合早报周刊第1059期,13/04/2008,鳄鱼家族生活小品一栏里,分享了一篇题目为“我们”,虽然错误引用美国喜剧演员乔治.卡林(George Carlin)为其作者,但是这篇时代的悖谬1999年在互联网上曾经风靡一时的佳作,语颇隽永,值得分享。

Sunday, April 06, 2008

马华你有多认真?

马华是一个治理国家的政党。人民阵线上台不到50天就解决了人民地契的问题,是国阵过去50年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带出来一个问题,你们治理国家到底有多认真。” - 冯久玲语

巫统必须改走多元种族政策 蔡细历:马华需建立新形象
来源:当今大马|黄凌风 | 4月6日


=================================================

马华有多认真地在治理国家?马华过去的50年,人民阵线上台的不到50天,不是很明显了吗?

非不能也,不为也。

Thursday, April 03, 2008

马国政权面临“下台鞠躬”?

  从新加坡乘坐大巴,晚上前往马来半岛东海岸的登嘉楼及吉兰丹两州作旅游时,则必须要经过登州石油城的腹地。在那沿途2公里万火通明的簇拥下,一时之间,必有人会引为世界奇观,开心到有如置身于童话世界中。但却万万没想到,这方圆数公里的原油生产与提炼厂,却是马国中央政府每年从中抽取数百亿新元的财库。这还不包括它许多的下游生意

  它是马国经济的大动脉,庞大的利益所在。于是,登嘉楼州在过去20年来在政治上便形成“兵家必争”之地,为此,政客更往往“奋不顾身”。

  近两个星期,西马人大谈“宪法危机”,而执政党巫统更面临与王室“对决”的局面。

  无独有偶,北端玻璃市州的苏丹统治者,也不接受巫统主席推荐的州长人选,而由苏丹殿下委任另一名巫统内的对立者为州大臣。结果巴达维首相也唯有折衷接受。

  一连失去北马五个大州的控制权的巫统,如今再加上这两州大臣的掌控权,意味着选举饱受重挫之余,政权进而摇摇欲坠,大有危在旦夕之势。

州务大臣人选由苏丹说了算


  马国各州的州务大臣,历来都完全是由国阵主席、也是全国巫统主席推荐的,而苏丹唯是盖章批准,别无异议。可是,此回的玻璃市及登嘉楼统治者,却以选贤以公正为由而与巫统大相径庭,而最后决定则却完全屈服于苏丹的抉择,可谓此一时、彼一时。

  其实,过去全部苏丹没有如此钦选,那是因为若有任何苏丹做此独断独为的举措,强势的执政党便可在国会以三分之二以上的众多议席表决,否定苏丹的权限,并可修改宪法。可是,巫统现时的国会议员只有区区的65名。况且,也未必一致听受中央指示。

  再者,是现任马国元首,这位目前最高统治者,对民主诉求的聆听。去年10月反对党联合发动四五万人和平请愿时,浩浩荡荡直到吉隆坡元首府呈交诉求,要公正与廉洁的选举,结果得到如愿递交。

根据马国英文《星报》说,马国元首于月前回到登州首府时,却万万没想到竟受到2万5000子民迎驾。更为惊讶的是,新任大臣阿末赛益连同22名巫统州议员及巫统区会领袖,也全到机场恭候。唯不见前州务大臣——巴达维指定的州长候选人拿督斯里依德里斯的踪影。拥护王室之风吹上高峰,益显执政者之无奈与大失颜面。

  孙子兵法有句名言说,“先暴而后畏其众者,凶”。故此,一叶知秋,接下来巫统的处境,相信也必然大致如此。

王室、反对党与外国媒体

  有西方“政治学之父”之称的意大利人马基雅维里,在他的名著《君王论》中曾说,慷慨的政府是最令人民唾弃的。此回马国普选,越是没有竞选经费的反对党候选人,几乎都以大多数票胜出。明显看到,传统金钱政治已彻底崩溃。

  大选后这20多天,首相巴达维几乎都连连用了象棋术语中的“弃子入局”而挺向九宫(宝座)。可是形势却越来越险恶,大有前无去路后有追兵之感。目前,大家都在看他怎以智慧突围。可是,时间不在他这边。

  再下来这几天,巴达维便要应付东马沙砂两州各党都要提出相应的“回报”索求,不满意目前内阁职位的分配。

  西马巫统其实只有65个国会议员中选,其他马华中选的有15个,砂拉越土保党14个,沙巴巫统(不是马来裔)13个等,加上进步党共54席。若以论功方式来分官,巫统在内阁中所得到的部长为何得天独厚?在全国222国会议席中,已明显出现“三分天下” 的局面,巫统比起反对阵营已拥有82的议席,距离“下台鞠躬”已不远。

  孙子另有一句名言说,“在乱中取胜,谓之神”,虽然大势不妙,却也是巴达维首相“以患为利”的试金石。

  目前,在马国国会中巫统的议席已不到三分之一。在全国13州当中它只控制四个,首都吉隆坡直辖区的11个国会议席中已失去10席。更出乎意料的,在反对党阵线控制的五个大州之中,竟都能合作无间组成州政府,与王室密切的关系已远远胜过巫统。

  反对党阵营竟能顺利得到各方面接受,这说明马国的民主已今非昔比,已开始进入“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时代,再没有谁会走回头路。这也正是巴达维首相面临的考验。

  的确,除王室根据宪法行事外,反对派已深得人心。更大为改观的是,大批外国媒体做透明的报道,使世人不但关心马国政治,也使过去的弊端无所遁形。跟着是,美国要其在年底之前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如此一来,马国的土著特权政治便无法不透明。

  其实,除了砂沙两州逼宫以外,巫统党员要召开的特别大会,相信也无法避免。若开成的话,巴达维便要提早鞠躬。其二,党主席若是废除固打制,“须得到足够区会提名才可竞逐巫统主席”的制度被取消,这也意味着巴达维非去不可。若从内忧外患来看,巴达维似乎已难有独挽狂澜之力。但巴达维向来以能耐著称,他的才华与智慧正受到万众关注。

● 吕罗拔
·作者是马来西亚商人

Thursday, March 27, 2008

前方

  她喜欢睡觉,她喜欢旅行。她喜欢旅行时的睡觉,在不同城市的旅馆,睡得不省人事。醒来的时候不晓得自己在哪里,看着窗帘缝隙处钻进来,清晨的阳光,一丝丝一缕缕的银白、金黄。她感觉幸福。

  很久没有过那种什么都不必多想的日子。什么都不必多想,只需要考虑生活琐事,像晚餐该吃些什么,该怎么做才好吃;周末要带小朋友到哪里玩耍;明天想去城市的哪个角落兜兜,或者想窝在家中哪处舒适的地方静静地看书 。或许有人会因此说她懒或没志气,但这是因为这些人从来不晓得怎么样享受这样的生活,不懂得自己的人生少了些什么。

  回来这几年她经历了每个国人都熟悉的日子。不仅这样,她碰巧选择了比很多人都更刺激,更需要发挥冲劲的生活方式。她做了她不晓得自己会有机会做的事,她得到了她不晓得自己有可能得到的东西。但她也付出了相等,应该说是更多的时间和力气,精神甚至健康。

  她属于那种不做则已,要做就得尽善尽美的白痴。她看到一些人懂得如何放开,也同时看到自己怎么样融进事情里不能超脱,不能自拔。她将自己像火柴一样燃烧,不留一点点。

  还好这样的进行方式不是一辈子。或许因为知道不是一辈子,所以她才可以这样子燃烧。她最近思考为什么人能够一直以这样的速度前进,结果发现并没有多少人像她那样。那样不留余地的方式,是有期限的。

  她屈指算算,她需要这样子生活的期限大概不远了。这个期限的存在其实是她的动力。每当她觉得现实压得她喘不过气,她便翻开地图,想象自己在期限以后,在地球的另一处生活,或者扭开电脑,研究关于这个地方的一切一切。大至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子的位置,小至附近的超市和学校,周末观光的景点和参观路线。她乐此不疲,她的快乐想象全都在这个小岛以外的世界……

  有些人告诉她,倘若她就这样放弃自己苦心经营的一切会很可惜;有些人告诉她,不管去到哪里,像她这样的女人都应该继续攀爬事业的高峰。这些人都太不了解她对重新开始,全然不同的生活的渴望。

  生活是一个整,一个无所不容的整。她想画一个大圆圈来表示,但又觉得这个圈似乎会将她困住。除非这个圈能代表无所不容。她更关注的是自己有没有往前走。从她离开大学所学决定不把它当本行开始,从她高兴地离开第一份让她成长的工作开始,从她认定没有工作不代表个人的退化开始,从她重新回到职场重新冲刺开始,从她随时准备好离开开始……她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她是一个探险者。

  她永远在找寻新的体会和生活,让自己改变。她期待看到下一个全新的自己,期待自己睁开另一只眼睛,看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世界,在面前展现开来……

转载: 前方
● 丹女

Monday, March 10, 2008

巫统惨败的震撼

  马来西亚第12届全国普选终于揭晓,结果巫统惨失半边山河,其单一党已无法独当一面而执政,此是天翻地覆的变革形势。其中一个原因是,马国政府与去年在吉隆坡黑风洞拆掉一间小小的百年印度庙,而演发成今日惨痛教训,正是“星星之火,足以燎原”。

  此事也反映执政党过去的心态:万事不饶人。假如当时拆了之后,看到印裔族群的群情冒发时,便优厚的安抚一番,完满处理,达到《孙子兵法》中所说的“以患为利”,就不会演发今日排山倒海的众叛亲离。归纳来说,这是旧仇新恨,累积痛恨的发泄,因此一发无可收拾。

  可以设想,假如两个月再来一次如此全面重选,国阵会输去的议席相信又再有三分之一以上,引起更广泛的醒觉。

  应该说,这回选民多都不是为自己投票,而是为国家的利益投票。此一趋势已兴起巨大火焰,引导国家从黑暗中走向黎明,再不回头。这是50年来,“政府没有你,我也可以执政”的局面打破,边缘化他人的恶性循环结果,骄奢的心态无法收敛的代价。这是活的火山总会爆炸得惊天动地的原理,但过后它的火山泥将会大大丰富了大地土壤,从此成为肥沃的福地。

  大选过后,胜负两方都做到自我约束与克制,这同马国过去相比,殊为难得。

  上世纪五十年代,英国在准备让马来亚独立自主时,曾安排三大民族,巫华印各别组织政党,然后联合成立政府,这便是“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的最初具体政治概念。同时,当时执政的英国工党也铸造了一个模式,就像英国的两党制一样,得以互相制衡,也可交替执政。

  今时今日,美国的两党也在进行总统选举,这是成熟的制度,促发执政党要做得越来越好,不断自我改革,以取信于民。

贪污风气从未停息

  事实上,马国本来就可像今日的新加坡一样,人民都以国家为荣,活似住在天堂一般,与世界的和谐与文明共呼吸。然而,巫统——属于马来人的、执政联盟中的最大政党,过去却一步一步钻进它的象牙塔尖,此刻在美梦中惊醒时,却不知现世为何世。

当然,从正面的观点看,近40年来养成的极端思维,如果这回能及时给三大民族合力的选票点醒,那还是好事:尽管马国美好的日子并不一定就此展开,而达到理想的道路还很遥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总结巫统这个纯马来人政党形成今日在大选中“兵败如山倒”的局面,最重要的因素是公务员的贪污风气,总是像吹着8号风球似的,从未停息过。

  这种风气无孔不入,大有大贪、小有小贪的状况,已经形成一种文化。特别是政商结合,一家公众的大公司无须付出分文便可往往占为己有;领取高薪与津贴,也被视为天经地义。对此虽然无人提出异议,但却人人心里有数,当政者虽然已展开大刀阔斧,却还有漏网之鱼,有待清理。

土著政策是问题根源

  有人说,执政50年的国阵此回遭遇重挫,原因是通货膨胀及治安败坏的现象所导致的。其实,问题的根源出于1969年的五一三种族大暴动,以及之后巫统采取的因应措施而导致。那次事变后,首相东姑阿都拉曼黯然下台,敦拉萨出任首相。

  敦拉萨上台后,全面实施“一切以土著(马来人)为上”的新经济政策。到了1982年,马哈迪医生掌政,实行巫文与巫语教育政策。这两项政策延续至今,铸成大错,成为马国向前发展的致命伤。

  新经济政策让自视为“土著”者成为权益的“伸手大军”,选举中,一夜之间成为大海啸,集中扑向巫统。教育政策则把新一代的马国学子自我隔绝在全球共同化之外,成为国际上的文盲与哑巴。

  国阵13个成员党在此回大选中,国会222议席中只得138席,可谓大失所望。其中东马赢得50席,柔佛得25席,是成果比较丰硕的。砂沙柔三州只失3席,可见反风还完全没有吹遍,骨牌效应还未全面,是不幸中的大幸,仍宜未雨而绸缪。

  所幸的是,马国选举制度是“率先过标者得”,阿都拉巴达威仍有机会组织政府。但马国不可再走回种族政策的政治与管理模式,特别是,不可再有“朋党主义”的出现。

马国在选举中成熟

喜见的是,巫统此回在大挫之后,并无情绪反击发泄(至少目前如此):这是令观察家大掉眼镜的。1969年大选后第二天爆发的种族流血事件,一直被某些方面当作政治上的警惕论,恐吓说如果占多数的马来人不享有特权,就会流更多血。其实马国本土人民并没这种“要胁文化”。

  认真来说,巫统此回大选的失利,还有许多选战上的因素。一是输给反对党声势空前浩大的群众大会,但更大的杀伤力是手机短讯与网络的空前传达。时代不同,反对党虽然没有广大媒体或竞选机器的方便,但却有电信新科技立下奇功,因此横扫五州而得到州政府控制权。

  不过,真正的原因是执政党致命的败绩。无中生有的指责,即使是高科技也会变为反效果。正是,“先败而后求战”,国阵、巫统只能怪己身。

  综观此回大选,反对阵营虽然各有诉求,竞选的纲领与策略也各异,但整体来说它们合作无间,在不同的战场同仇敌忾,扳动执政联盟的地盘。反对党阵营中,猛将如云,不但有口才、有学问、有智慧,也有才华,表现出为人谦逊等特色。它们打出“选的是党”口号,消弥了党内候选人之间的矛盾。

  槟城一战尤其可见,国阵成员民政党大选期间自乱阵脚,首席部长的人选迟迟不见定夺,“兵无选锋”,一错再错,以至全军皆墨。任何一个阵营若是没有“上将军”,出战的结果都是恐怖的。

  但在此一夜之间,人们确实看到马来西亚政治成熟了,大选活动已无火药味了,成败得失都看得开,能处之泰然,这是可喜可贺的。

  目前的马来西亚得天独厚,但错却是错在人生哲学观念。此回大选,更一清二楚突显其问题所在。马国人民已给了首相一张议程表,明确为未来谋划。马国要迎头赶上当今世界,政府须得到全民的支持,更不可走回头路。

转载:马国大选:巫统惨败的震撼
● 吕罗拔
·作者是马来西亚商人

相关阅读:马国大选凸显改革的诉求

Thursday, March 06, 2008

[转]迪哥与拉爷

迪哥与拉爷

感谢你愿意花时间读我的乱草随笔,我不是什么人物,不是国阵人也不是在野党员,更不是什么作家,实在地说我不是什么东西,所以你不知道我,就像我也不知道你一样,我们都只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另外我的文章里没有情绪,也不是来煽动, 我只是天生喜欢直直地写东西而且错别字特别多,敬请原谅。

当然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绝非巧合,没有脑袋或不明辨是非大义者,请勿阅读。

迪哥在位的时候喜欢做蛋糕来贪污,努力地做大蛋糕所以可以贪得更多,在他的任期内,最大的计划也不过十数亿,比如吉隆坡国际机场和双峰塔,听说迪哥在退位时,其瑞士银行的存款已高居前二十五列。这消息可能不可靠但是想想其左右手之一的林良实,做了十多年的叩头虫也可以把自己的儿子在二十七岁之前就叩出十二亿的身家可想而知迪哥的身家更是高高在上。拉爷上位之后,除了掌握了迪哥的真传,拉爷更上一层楼,不再做蛋糕了,现在他只要随便画几个大饼就可以贪污了,一个马来西亚,这边画一个圈就一千亿,再画一个圈又是一千亿,砂拉越中间给他画一画就有了三千亿,只是我等老百姓怎么看这些大饼怎么看都不像大饼,更像是一个又一个的大零蛋。

当然这样说是不正确的,我们的拉爷是真的有把国家的钱、人民的血汗和税收丢进大饼里作馅料的,只是今天站在这里,土生土长的马来西亚人你我都没有受惠,你若不相信我,可以去问一问华商总会,问他第九马来西亚经济计划有没有马来西亚华人的份? 没有,什么都没有,在我们2004年全力支持拉爷时,让他获得空前91%国会议席的胜利时,他没有记得我们,他在2007年搞的第九个大饼没有把你算进去。政府工程从千万元A级工程到五万元F级以下的工程都不可以给非土著。是的,华商会告诉你,有本钱的自己出国投资,有本事的自己出外打工,什么都没有的留在这边撑着看我发牢骚。

不想看不要紧,因为或许你正是我们国阵培养出来的一等仆人、二等公民。是的,我们的国阵最喜欢培养两种人,一种人投票给国阵、另一种人不投票。不投票有很多原因,不敢不要不得空甚至不知道投票是一个公民应有的权力。你是属于以上两种人吗?或许不是,但你们的亲朋戚友们里面总有几个是抱着这样的态度的,他们多半会这么说:

“这是马来人的政府,跟我没有关系。”
“这是马来人的政府,我又能怎么样?投不投票都一样。”
“哎呀,讲了这么多有什么屁用,不就是会讲罢了嘛!”
“我是先知我看準谁谁一定赢,不用投了。还是我们来打赌?”
“小子你不要跟我讲这么多大道理,小心我打你,令伯我是不讲理的啊!”
“不要说政治啦, 张栋梁出新歌了,赶快去买!”
“不要说政治啦, 股票跌了,赶快是时候进场了。”
“不要说政治啦, 陈冠希的相片有没有 ? ”

相信这类回应经常在我们身边听到。英国在选举期间,BBC电台为了鼓励更多人出来投票便在所有的频道的黄金时间都播放一个政治宣传广告,内容非常简单幽默,用两个卡通人的对话告诉你,如果你不谈政治,基本上你和文明白痴没有什么两样。因为世间上所有的一切都和政治有关,政治就是生活的一切,你的食物短缺、你的面包起价、你的猪肉不卫生、你的样子我看不爽、你的歌我听了很肚烂、你的门牌税越付越多、你的垃圾越是没有人来倒,甚至就连你去上一个烹餁课,找个台湾名厨来教你做一道菜,里头都有政治。

要不然我们人怜党干嘛每天要出席剪彩这么多的晚会、晚宴?我们的麻花公会更是天天只会办茶会、交际舞会、歌唱比赛、音乐会、书法挥春,天啊!我们的政治领袖难道就这么闲空吗?天天只会搞小福利小娱乐(搞大一点不过是看水沟修路灯补路洞)?不是,因为他们比你更知道这一切都是政治 (骗人的政治)。

英国的那个广告更说明了一件重要的事实,那就是, 政治是要讲出来的,英国国会的辩论天下闻名,任何法律和施政都要在国会里经过千论百辩才能通过的。美国总统后选人直播辩论执政党和在野党都可以上电视自由公平地向全囯人民发表政论,令人赞叹。就连印度都有一个公共电视频道只播放印度国会辩论,因为民主政治不是靠枪靠抢靠威胁来执政的。民主政治一定要先讲得出口!道理都讲不清楚,还怎么当个国会议员?还怎么为民请命?怎么立法、建国?

哎!你可真别说,在我们的国家,今天当国会议员是不用靠讲的,更别说辩论!民政党的元老林伯伯的儿子林尸兵,现在正在槟城争国会议席,他说:辩论是没有实质意义的,天啊,看来全世界的民主先进国都在吃饱没事干,天天都在国会里争论、辩论,浪费时间,原来都在做没有实质意义的事情。

这是完全错误的。国会立法是要通过辩论争取,为人民推行有益施政的第一前线,但是我们国阵的奴才不要辩论,也不会辩论,只会低头、举手说是是是BOLEH,BOLEH,BOLEH、什么都YA、YA、BETUL、BETUL,就连以前还算有点血性的翁叔叔,最近讲的话也越来越阴阳怪气、拐弯末角、旁敲侧击,不痛不痒不要紧,还一点味道都没有。而他之外的锅阵议员就更不用提了,什么举克里斯剑举那话儿、男人站著女人蹲著、月月漏一回、举头望阴道、残废是上苍的惩罚、如果不能阻止强姦就躺下享受等等等,你还要听吗?

还记得去年的州议会吗?在这里我要先感谢行动党和公正党的砂州议员,如果不是他们取得了州议席、进入了州议会,我们普通老百姓还不知道原来我们的州议会和动物园没什么两样,只要在野党发出提问时,在场的锅阵议员没有不发出鸡叫、狗叫、猫叫、猴叫的声音,那里不是动物园是什么?就差不能让你买票进场,否则你的孩子的周末欢乐游一定要选定我们的州议会。

人怜经常责备在野党,因为自己的嗓音没有别人大,自己的肠没有别人直,所以他要在野党闭嘴,或者要我们老百姓缝耳遮眼,再加送一粒黄莲进你嘴。其实人怜是有做事的,看看水沟、看看电灯柱、看看路坑,偶尔捐个一千几百块给人去照X光,给社团几千元叫你给我上台讲话,谁敢说人怜没做事?老实说,人怜如果去到英国,他就真的没事可做,因为在英国是没有水沟的,电灯柱出问题也不用找部长,人家的城市规划是三十年、五十年、两百年计,我们这里是四年划一次,还是乱划的,路挖了又填、填了又挖,没有挖的也会自己跑出个坑来,掉下去变残废,送了命也不知道有多少人……

当然我们用英国人的要求来要求人怜也太苛刻了,那用新加坡人民的水平会不会也高了一点啊?干脆我们就用中国人吧,中国三十年前十三亿人口就有十三亿穷人,许多人还是靠吃树根过日子,然而今天的中国物产过盛、人人生活安逸,你到永昇、两毛钱、100%买的全是中国货,这是不用三十年做到的,三十年是什么观念?我都三十五岁了,我今天还在把大饼当作咸鱼挂在窗口上充饥,人怜啊,你还是我思暮的人怜吗?那个曾经砂拉越最大的在野党,那个曾经满腔热血为民为国的人怜,那个我父亲到今天都还不愿意放弃的人怜,人怜,人怜,你还在吗?

我很对不起许多人怜的朋友,我的话也许说重了,我本来就不应该对人怜要求什么,他们实在没什么能力为我们改变什么,或改正什么。我们的朋友,特别是我们的家人、长辈,有许多都曾经受过人怜的帮助,中国有句老话,“滴水之恩、泉涌以报”,而我们早期的祖祖辈辈,双手空空的来到这里,那日子之苦是我们这一辈年轻人所永远无法体会的,人家过的桥确实比你吃的饭还多,但是人非圣贤,熟能无过,既使是圣贤也会犯错啊!然而多少我们的这些前辈们仍然一直坚持走下这条桥,他们是否想过这可能是一条没有尽头的桥?这可能就像当初迪哥要在柔佛建的美景大桥一样,不过是一条走回头的桥,永远到达不了幸福彼岸的桥,一切将走回原点。

什么原点?回到刚独立、两手空空的原点?是的,甚至更糟。这不是突发奇想,大家低下头来看一看你脚下,你看到了什么?那是生我们、养我们、供我们呼吸的土地,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我们所有人的母亲,现在我们的母亲病了,一个没有火山地震狂风暴雨的美丽家乡病了,癌细胞已经入侵到妈妈的肺,控制你的呼吸,而你是想做个寄生虫,等到这个母体死后跳到另一个母体,还是想做母亲体内的好细胞,用尽全力把癌毒给杀灭掉?

老天给你一个好地方,见死不救就是罪啊……


很多朋友问我,在英国待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回来?我说,因为这是我的家乡,朋友问我,那英国又是什么?我叫英国是我的天堂,朋友在问我,那你为什么不留在天堂?因为我要回来告诉所有的乡亲朋友们,我到过了天堂,而人间真的有天堂,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家乡也变成天堂?家是最美的,家乡也应该变成最美丽的天堂。朋友说我天真,我笑自己老天真。

有什么可能走向原点?你是说马来西亚会灭亡吗?朋友啊,你见过埃及古王国的衰弱吗?当年伟大的法王可曾会相信自己建立的王囯现在只是一堆尘土古蹟吗?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也只有两个百年盛世啊,你以为一个国家走向灭亡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吗?好好想一想,2010年以后,我们将成为石油净入口国,外资已经不再进来(除了许支跟用十亿换3.5亿的“拋金引玉”工程),马来西亚的国际外资排行榜从三十年前的第六名到今天的二十六名,拉爷甚至会安慰你,我们不能一切靠外资,财政部长已经说了,今年以后,国家的发展今后要靠内需,你知道什么叫内需吗?就是要你付更多钱。

我不是寄生虫,你我都不是,我们或许长得不像马来西亚太空人一样好看(全世界最帅的太空模特儿),但是我只问你一句话,你还有能力相信人间有天堂吗?如果你相信,那么我要你做一件事,如果你还不相信,让我再说服你一次。当年马可波罗把他在中国游走的日记写成<东方见闻录>,当时的欧洲还属于极度封建的中古奴隶制度,做奴隶的人虽然生活很艰苦,但是也都认命自己一生下来就应该做奴隶,他们从不把自己当人看,甚至比主人家的小狗都还没有价值,但是一本<东方见闻录>从东传到西,却敲响了所有人的心灵,他们的眼晴从此打开,他们的心里从此有了一个东方、一个像女神般美丽的国度,叫中国。他们开始有了思想,以致最后推翻了欧洲奴隶制,建立自由民主、人权、爱的国家,当然这不完全只靠一本书,但是这本书却打开了他们的民智,欧洲的发展永远和这本书脱离不了关系。那么既使是奴隶都可以相信人间有天堂,你要告诉我你不信吗?

当然,英国不是什么都好,我也没本事给你写一本<英国见闻录>。然而以我个人的经历,我只用了三个月就已经享受了我在马来西亚几十年来都没有享受过的东西,那就是做为一个人的尊严。尊严是活得自由自主,活得受人尊重、器重,也活得去尊重别人,让所有人认同,活得不分肤色语言不分彼此,活得只要理直就气壮。在英国我找到了这么一个尊严,而这就足够做我的天堂!

你有这样的尊严吗?有些朋友说有,说:“我有尊严,我还有马来西亚BOLEH的精神”,老实说我不想响应他下一句,但是今天我可以告诉你,奴隶也会说:“奴隶也有奴隶的尊严啊”,但是那不是人的尊严!

“主人啊,你可以打我、踢我、虐待我,甚至嫌弃我,但是你不能不要我,没有主人的奴隶是没有尊严的奴隶啊!"

人怜,走出来吧,四十年前砂拉越最大的在野党,今天怎么从脊椎类进化成软骨类?人怜,如果你还有一点骨气,走出来吧。我们不想再看到人怜在做傀儡部长,我们不想再看人怜被人吊木偶线演皮影戏来欺骗阿公阿婆。我的父亲还在痴痴的等,为什么你一定要选择做人家土覇的奴隶,而不愿意做人民正义的公仆?

朋友们,你还相信天堂吗?还有人不信吗?我不想再多说我的英国见闻录,免得被人指着鼻子说,我喝点洋墨水就做香蕉人。癌毒已经发病了,控制了你的呼吸,既使你的心还在跳,也只是行尸走肉罢了。

做一件好事吧。暂时找不到解药时也得给妈妈送上一碗道地的家乡菜汤暖暖肺。

什么道地的家乡菜汤啊?那不是满汉全席,更不是和大大们一起捞生。那只是一份简单爱国爱家乡的决心。别说你没有,因为你的祖先早在六十年前就有的热血不可能没有流过你的心脏。1947年7月20日,为了反对英政府,经华人商会的通力合作,各民族大联盟展开全国大罢市,在全国停止一切经济活动,他们举行集会、群众大会、示威等(祖先的建国文化现在却不符合国情?看来我们马来亚的独立与及马来西亚的成立都是不符合国情的)。从清晨六时开始,整个马来亚如期举行了大罢市。各商家的商店大门紧闭。工人们停止到矿场、工厂、船厂、胶园等工作。农民不到田里耕种,渔民不出海捕鱼,家庭主妇不到菜市买菜,年轻人不光顾娱乐场所。国外评论员说大英政府因此一天损失四百万英镑而东南亚将有一个了不起的新兴民族即将诞生,那就是今天的马来西亚人。然而我们愧对各族所有的祖祖先先们,因为除了会做世界上最长的面包,除了会看肤色看脸色,除了会找康头,拉关系搞朋党制度化金字塔贪污,剩下的就是一群默默承受静静无声痴痴等待糖果还会努力极大化自我反省自我责怪的民族。我生下来就是个错,人家被外国人欠下466年的债要由我的上一代我的下一代和我一起来清还……

你的家乡菜汤就是要我们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再回深山反政府吗?不是。
你的家乡菜汤就是要我们善良无辜的老百姓走上街头搞对抗吗?不是。虽然不持有武噐的和平示威游行,是我国宪法保障下的基本自由权利之一。虽然和平示威游行也是《联合国人权宣言》所阐明的的基本人权。任何人都不容许剥夺这项全世界人民所公认的基本人权。我们不必上街头,思想工作没有作好,搞什么都是愤青之举有情绪没能力。

做大事要看大局,不是看水沟。

马来西亚这四十五年来的繁荣昌盛靠的是什么?是PROTON吗?亏了几十年,马航吗?一直还在漏!巴贡吗?人家的电没有留给你砂拉越。说了也很可笑,我们靠的是有人在朝好办事,有人在朝好康头,有人在朝好贪污……

贪污腐败是最可怕的世纪绝症,它可怕之处不在于会死人,而是患上贪腐的人不会死掉,既使会死也是最后一个死,等人民都死了,国家都死了,他们都还可能不会死,大不了买张机票,换个国藉,去到另一个国家就是明天会更好。陈广财的儿子移民澳洲,拉爷也在世界各地买有别墅,更多大粒人都“外置产业,移亲海外”。他们都看得比你远。

我的乡亲们,你想等到政府自己治疗自己的贪腐吗?那么想就比我更天真了。那是治不了的,拉爷承诺的十八条大鳄鱼现在在那里?很可能他自己已经在短短的四年荣升到大鳄之首。你在通膨时,他在逍遥,你在痛苦时,他在土耳其给自己的游艇来个处女航,你两脚插在水里泡两个星期,他在澳洲开张酒楼,你跟他说你活不下去了,他跟你说全世界都一样,我也没办法,你总不能叫我少贪一点吧!所以我的乡亲们,不要等到灾难发生时我们才相信要公平自由民主,到时候即使有十个在野党也救不了我们的子子孙孙。

以前我们华人是自立更生只求政府不要太过份,今天如果你还要走这条路,那我们就叫自生自灭了,否则我们必须和这些政客一样,做大地母亲的寄生虫,天天在里面找“康头”,还以为那叫有本事有生意头脑,还以为这叫以大局为重。

要做三件事,我们都要做这三件事,如果你相信你踏着的是我们的祖国,我们就要做这三件事,第一,出来投票,一定要投票,而且是投在野党的票第二,要一传三、三传百,把火种子给传下去,有朋友在美里吗?告诉他这不是政治阴谋而是人民运动,会讲伊班话吗?请苦口婆心的向我们的伊班同胞们解释,会马来话的也不要吝啬你的勇气,这是创造千秋的时刻,马来西亚还没有走过埃及古王国辉煌,不能就此走向衰弱。如果新加坡能做到,如果韩国能做到,如果既使二战失败的日本也能做到,马来西亚不可以做不到;第三,我要的不只是一张票,我要的是你十五年三张票,第一张票,请你今天否决三分之二,第二张票下一次大选,我们要在野党组成替政,最后一张票2016年替代锅阵,用往后的十五年创造马来西亚真正的五十年辉煌民主自由爱,让历史都会记得我们。

这三张票不能等更不能拖到下一次。因为我们的在野党已经很坚难存活了,再大输一次林爷爷也不能再干了。更重要的是巫统软硬兼施都要取得三分二以便在2010年重新划分选区(立法规定每八年才可以划一次而且要三分之二票),巫统要让华人和印度人选票的影响力从目前的24%减到15%,到时候你再没有可能突破三分之二,而马来西亚宪法自锅阵执政以来已经被修改了600次(改宪法也要三分之二票);同样宪法立国的新加坡,到今天也只改了5次,
这就是为什么今天他们仍是世俗国,而马来西亚已成为快变成回教国。

我把这三件事看着三把火种、三把明灯、三根蜡烛,从今天2008年起的往后十五年,你看到蜡烛就要点起心中的明灯,要让火种持续的燃烧,十五年我们要让全世界相信,我们将再次觉醒,我们将比我们的祖先争取独立时更坚强、更有智慧、更加团结。我们要做东南亚了不起的新民族,因为我们已经是马来西亚族,乡亲朋友们、改国运,现在是我们决定的时候了。

朋友问我你说了这么多,难道不怕有人秋后算帐吗?当然怕,我不是超人飞不走躲不了但是我更怕的是这里没有我要的天堂而你叫我滚回英国去!如果你能放下身架打开心房读完这篇拙文,我想,能够把火种子给点燃,火柴一生的价值也就达到了。

这几天打开报纸,常看到锅阵领袖这么说话:“华人你要懂得珍惜啊!”

然而我还想对巫统和土覇党说,你们更要懂得珍惜感恩啊!马来西亚的华人人口仅占25%,而2500万的马来西亚人口中只有200万人在交所得税,而交所得税的人至少有70%是华人,交上去的所得税政府拿来建设国家,但是这个国家是怎么建设的呢?我们是以宪法立国,宪法已经清楚阐明,国家要尊重及支持各源流母语教学,你却把所有的教育经费的95%用来建马来校,而剩下的5%分给华校和印校,在第八经济计划中,国小获得47亿,而华小只获得1亿的经费,在第九马来西亚计划之下,国小获得46亿,华小获得1.7亿,在第八个计划时你建了924间国小、而华小建37间(许多华小都还在拖建着,或找着校地真正新建的祗有六间!);在第九个计划之下,你要建1611间国小、而几间华小你没说明。我说我们的长辈啊,这口气咽了几十年,天天以为可以万事以和为贵、柳岸有花明来安慰自己,现在回想起来,等锅阵开明比等中一次万能安慰奖都还难啊,你还叫我珍惜?还要我沉默闭嘴?於是他们续继贪,等到大选时才施点小恩小惠,把1千500万的教育拨款喊得比天还大,你不满足他就挑种族课题来吓人,50年了还在玩同样的玩意儿,我说人怜你脸往那里丢?

乡亲们,别听到我说华人占了交税人口的70%就有点沾沾自喜,我们仅是交税人口数目占了70%,但是金额是多少,没人知道,而另外的30%人口付了多少钱我们也不晓得,当然许多大官的钱都是贪来的,不能报税,许多都在外置产业,在澳洲有房子、有别墅、在土耳其有游艇,都没有报税的。然而更可怕的是马来西亚回教徒是可以不用交所得税……慢着,不是只要是国民达到一定的收入就得交所得税吗?是的,但是回教徒不一定,因为他们可以选择把原本应该交给税务局的所得税交给回教基金,Zakyat以便发展马来西亚的回教大业,所以不必再交税。

这就出现了两个问题,一、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华人掌握了马来西亚的经济;二、回教在马来西亚的发展简直是一日千里,就连宪法都还跟不上它的速度,君不见宪法里写着我们是世俗国,一个转眼,今天我们已经成了回教国。在西马,政府已经在大肆的拆庙,特别是印度庙,单单去年至少拆了六十间印度庙,每一间都被套上非法佔用政府地的罪名之下而被拆除,这就是三霉现在成了过街老鼠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人家现在还不太敢动你的佛堂神庙,因为既使回教党在丹州执政,都可以让全马最大的佛像安安心心的坐在那儿,巫统没借口在其它地方乱拆我们祖先留下来的东西,但是你能确保以后不会吗?你要不要确保以后不会?咱们祖先建立的马来西亚,任何宗教都可自由发展,回教旁边有个天主教堂,后边有个佛庙,这都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可是今天却不行了,当拉爷在喊着回教文明的口号时,印度庙被拆了,马来文圣经不可以再用“阿拉”的字眼了,唇亡齿寒冷暖要自知啊。

喔,或你不是佛教徒,你信天主耶苏,忘了告诉你,马来西亚基督教总会已经发出了声明(报纸没写),声明要基督徒们必须非常小心这一次的选举,一定要投票给可以确保宗教自由的政党,而不是那些阻止你出版马来文圣经、霸占阿拉用词的政党,愿主与你同在,赐你智慧去投票。

=====================================================

收到朋友的转寄,特此转载,共勉。:)

看看巫统马华大选前后的嘴脸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总是善忘的,选民尤然。你呢?

Tuesday, February 26, 2008

马国大选凸显改革的诉求

  马国独立,距今已满50年。这次选举的背景,是累积了30年的经济与教育严重失策,警察制度的差错。数以千亿计零吉的油钱,补贴给国内消费者以压低油价,导致经济积弱难返的命运。选出新政府,任务是须为目前的困境找出解决的方案,而不应该是像过去那种,为选举而选举。

  要对此回大选寄以希望,就必须先明了马国的历史结构、致命的政治错误,才可对症下药。这不是为了谁赢谁输,而是谁会看出问题。

  国外的政治学者大都关注马国的选举文化,是否有金钱政治的手段等等。事实上,政府的承诺、作风、政绩,这些才是重要的。选民要选的是政治人物的品行,更要其政治智慧。

历史背景有幸有不幸

  1955年,笔者16岁,当时英国工党上台,准备结束对马来亚的殖民统治,便授意此间三大民族各自组织政党,中选后组织联合政府。当时的三大民族领导都深谙英文,而自从马来亚1957年独立,这种三大民族的政治模式便延续至今。

  可是,在1969年敦拉萨上台当上首相之后,他和巫统一些成员便要马来人支配一切,特别是在经济领域方面。这产生了马来人享有“特权”的种族政治,跟着华人及印度人便处于边缘化,一晃38年。

  尤有进者,1982年马哈迪医生上台后,便立意在国阵中营造巫统独大的形势。他说,其他国阵成员党若是全数退出,巫统也可以独自执政。这是真话,也是目前的形势。

  在马哈迪领导下,巫统不断壮大;同时,独立50年,马来人口不断大幅度增加。到了今天,马华与民政这两个华人政党分配到的竞选议席,有一半是马来人的强区。这是巫统的宽宏大量,无庸置疑。印度国大党此回竞选9国、19个州议席,也根本没有一个是印度人的强区。

  这也是说,巫统让出数十个议席给非马来人的联盟政党。要了解大马政治,必要清楚此点。

  这个国家最幸运的是,当年没有经过流血斗争便得到英国工党政府放手给予完整自主独立。新国家也承继了英国行政上的成熟制度,真是宝贵不过。其次,马国过去是世上产锡与橡胶最多的地方,20年前又是突然成为天然煤气与油产国。更为可喜的是近年来棕油价格大涨6倍,目前,它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棕油国。

  再者,马国有一个稳定的政府,执政阵营向来都超过三分之二的控制权。这些,都是马来西亚足以庆贺的条件。

两大决策错误有待纠正

  然而,这38年来,马国却有两条重要的政策铸成大错:一是,扶持马来人口的新经济政策,悉心照顾变成恶性循环,到今天为止几乎把大量天然资源都悉数花光,并养成一大群依赖性很强的“伸手将军”。再而是马哈迪上台后27年的民族至上教育,以马来语完全取代英文,而使到这一代人在全球化中失去竞争力。

  没有人正视这样的问题:再过数年石油产量便会告罄。马来西亚不像芬兰、瑞士、科威特等,把石油钱加以储备或投资赚钱。以后这个国家超过一半的人口不但成为懒人的国度,也是国际上的文盲与哑巴。

  人们正寄望于历史性的改革,但与此同时,从提名的阵势看来,候选人大都缺乏孙子兵法中所说的“上将军”那智勇双全、志在千里、横扫千军的气度;也缺乏敌我敬重的英雄形象。怕只怕,竞选议题又是“避重就轻”,什么皇家调查的结果及司法等贪污问题,均无了断。

  目前是人民面对选择的时刻。无疑,这回选举没什么杀气,但也没什么士气,有的是一团和气。喜见反对党的要求不无体现,是民主现象的空前突破。但是,目前马国大选的迫切课题,是一场彻底的检讨和自我全面改革。

转载:马国大选凸显改革的诉求
● 吕罗拔
·作者是马来西亚商人

Friday, February 15, 2008

在外地投票的限制

估计有相当多身在海外的大马公民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在国外或选区外投票。想想都觉得"Malaysia Boleh"还真不是盖的。

即使你很爱国,很想履行公民的责任,满怀热忱,但因时间、地理、工作、等等因素的限制而无法回国/回到自己的选区,对不起,你、投、不、了、票。

Thursday, February 14, 2008

【转载】 给选民的公开信

前大马律师公会主席杨映波先生的公开信

尊敬的大马公民,我们生存在一片美丽丰裕的国土。这五十年来我们成就,也有值得我们庆幸和骄傲的地方。

可是,好多严重的人为问题也产生了。我们不再感到安全,因为罪案屡屡,警方好像束手无策。我们缺乏各种自由,如宗教,言论,和教育自由

我们生活逐渐困难,虽然国家资源丰富。经过半世纪的发展和奋斗,每人都已获得真正的平等了吗?资源的取用和分配公平吗?我们的社会公正吗?司法公正吗?有冤时能伸吗?有话能说吗?不满时能抗议吗?加上贪官当道,钱使推磨,欲诉无门,像个什么社会?种种病症,必有病源。

其一,病入膏肓的贪污,加上鸵鸟式的无睹。
其二,制度缺乏透明和制衡。
其三,新闻和言论的封锁。


再者,执政者不正,当权者滥权。又者,司法远离公正廉明四个字。可不悲哀?

再这样下去,下一代怎办?很明显的,必须改革了

我们需要一个更好的政府,更好的国会。单靠埋怨政府是不够的。国会议员是我们选的,要嘛只能怪自己。所以,我恳求大家采取以下行动:

(a) 和家人,同事,及朋友讨论改革国会的需要。
(b) 在将来临的大选,前往投票,投于改革。
(c) 请勿认为手中仅一票而无法影响大局。
(d) 请勿认为政客一般黑,投谁都一样。也请勿保持自扫门前雪的态度。
(e) 影响和鼓励你的家人,同事,及朋友在将来临的大选,前往投票,投于改革。

投票是一个重大的责任,不是儿戏;每一票都代表民主和君国之别。我们在批评政府之时,自己应当先尽责。也让我们想想自己和他人的儿女,让我们仔细看着他们那些充满希望和期待的眼神。

无数的幼小的他们,无法投票,只能把他们的前途托付于我们。我们对后代的责任,不仅是当前的抚养而已。为了大家的后代,我们有责任把票投于改革。

大选投票过后,我们还需要继续监督我们的国会议员,确保他们实行诺言,向人民交代。改革不是白日梦,改革是社会历史的必经路。但是,改革不能凭口,而要靠每个人的行动,要靠奋斗。让我们为了那无数的无暇的眼神而行动吧!谢谢!

杨映波
前大马律师公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