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07, 2006

你blog了吗?

  Blog,中国大陆译“博客”,台湾译“部落格”。

  2005年是台湾部落格族群开花结果丰收的一年。很多大型活动在这一年创办,中时电子报还举办了“第一届华文部落格大奖”。搞部落格搞到有奖拿,是非主流“主流化”的讯号。

  无独有偶,新加坡也是在去年举行首个bloggers conference。当然在新加坡happening 的是写英文博客。华文博客则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大红大热。

  Blog诞生于90年代初期,2002年之后才开始广为华文认识。谈论博客,可以从社会效应、人类心理需求、科技进步等多个层面切入。

  笔者今天选用文字工作者兼玩家的角度切入。嘿,我刚开了个新博客,每天(几乎)进行精神分裂式地舞文运动——文字,像身体,要多动才健康。

  以内容分类,台湾三月号《诚品》杂志大略地分了六大类:私密记事、生命体验、亲身见闻、专业分享、新闻目击和调查报道。内容涵盖大,角度多元,特别在重大新闻事件如九一一事件、海啸、伦敦地铁爆炸案期间,博客提供目击报道和影音消息,使新闻报道得到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和速度。风花雪月的内容,博客的音影包装,文字的裸露,也带来了超越想象力的新鲜刺激。

  博客好读,因为写的人都在写自己熟悉、擅长的事物。

  博客吸引人,因为结合了声音、影像和文字。更重要的是生产便利,吃饱饭没事干,每小时更新照片、文章、音乐、版面设计,不用电脑天才也游刃有余。

  又举例,搞个电台节目有多难。Podcast(播客)随时威胁那些光播歌报天气讲废话的电台节目,让想在空中发声却不得其门而入的有志播音王子/公主有机会成为播音内容的创造者。据资料,外国传统媒体正在开发“播客”园地,探索这个新兴媒介和传统媒体联结双赢的潜力。

  博客还符合现代生活高效率通讯的lifestyle,几个click可以跨山跨海地连结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精巧如宫崎骏的移动城堡。

  写博客可以隐藏姓名,不负责任的文字最好读——坦荡荡,不雕饰也不掩饰。当然有利也有弊,因为不负责任,随时进行人身攻击、侵犯版权,读者本身必须能够判断讯息的可信和可取。

  博客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直接而及时。看了有话就说,马上可以网上留言。互相撞击的结果有助将观点想法越辩越明,刺激思考,加强参与感和交流。由于是讲究逻辑思维的文字沟通,比电台call in节目宣泄情绪更能交换深刻的言论。

  报纸的诞生挑战了官方言论的权威性。博客的兴起与流行将对传统媒体带来什么样的冲击?

  近二十年来,面对电视媒体的竞争,平面媒体不断革新版面的视觉效果,希望加强阅读的便利。

  正面积极地面对博客的可能性威胁,平面媒体需要加强的是内容和观点。

  开个博客太容易,网上免费博客服务提供商越来越多,服务项目也日趋fanciful。但是博客要保持高阅读率,除了勤劳地天天更新内容,还得保持内容可观。

  怎么解释“可观”?要深入地分析、评论一个课题,还是需要依赖文字。叫座力高的博客在使用文字传达讯息,不仅拥有文字的魅力,还有故事的魅力。

  日剧《小报》有一句对白:“只要人对故事的好奇心不死,报纸就不会死掉。”

  西方Y世代还在追读Harry Potter,而且故事越写越厚一点也不影响畅销榜成绩。

  台湾媒体人却指出,台湾大众容易有了网络就抛弃书本令人忧心。

  内忧外患的台湾人称自己“浅碟文化”。新加坡多少人担心自己的文化的深浅?

  字少文浅能长远地吸引年轻读者吗?

  接触一个语文,如果只是为了解决生活需要,而不能提升为酝酿思考、保存情感的层次,学多一个语文只有加重生活负担。勉强哪来幸福。

● 赵琬仪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