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03, 2012

[转贴] 给首相阿Jib哥公开信

勇敢的妈妈Echo许慧珊写給首相的信,请大家前去按赞,以示支持:

************************************************

Echo 许慧珊致阿Jib哥

首相先生,你好。

我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我很喜欢古迹,曾到一些国家的古迹,如中国的平遥古城,丽江古城,西安的兵马俑,万里长城,印度的泰姬陵,尼泊尔的patan,baktapur 古城,和西藏布达拉宫游览,我对这些国家致力保护的古迹非常着迷

我认为古迹能够吸引很多游客来我们的国家游玩,这对国家的经济有很大的贡献,当然也对我们国家的形像有很正面的影响。

我一直觉得古迹是不属于任何人,它属于世世代代在这个国家生活的人们,古迹是属于我们的孩子和孙子们,和他们的后代的。每一代的人民都应该尽自己能力来保护这些古迹,确保这些古迹能够一代传一代,每一代人都应该看得到,摸得着,甚至可以在里面一直生活下去。我觉得这是我们身为人民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力。

所以当我听说百年古迹苏丹街因为捷运的关系,可能被牺牲,我心非常伤痛。我觉得事情不应该是这样的,我有深深的无力感,如果我们这一代的父母没能把这属于孩子们的古迹留住,我们是失责了,而如果我眼睁睁看着古迹被破坏而不发一语,我更愧对我的孩子。

我是否能把属于孩子们的事物好好留给他,可能不是我能够掌握的,但我至少必需找出一个我能发声的管道来告诉你一个母亲是如何难过,因为她无法为她的孩子保住一个本来属于他们的古迹。

写这文字,我其实不知道是否能让你看见,但我必需写,因为一直有重担压在我心上,我必需做一些事情来跟孩子交代,我不能什么都不做,因为这是我的国家,我爱我的国家。

我衷心希望你能看见我的心声,也做出相应的改变。

来源:
Echo 许慧珊posted to阿Jib哥

Wednesday, February 01, 2012

Chinglish 冲击传统英文?

  一个新创的Chinglish(中式英语):“niubility”,近几个月在中国网上很火。Niubility的词义是:牛逼(形容厉害的高手)的本事。这是继去年“ungelivable”(不给力)大肆流行后又一受中国网民簇拥的火Chinglish。

  莫名其妙的文化优越感有时是很可怕,又极可笑的。

  过年期间,面簿上疯传一段录影: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在电视上指任何人都有义务学说普通话,坚持说方言不会说普通话的人是王八蛋。他也骂香港人:“当走狗当惯了,到现在仍是狗,不是人。”这样过街老鼠的视频,之后的留言,可想而知一定是:人人喊打。

  接下来是没直接相干的另一件事:

  一个新创的Chinglish(中式英语):“niubility”,近几个月在中国网上很火。Niubility的词义是:牛逼(形容厉害的高手)的本事。这是继去年“ungelivable”(不给力)大肆流行后又一受中国网民簇拥的火Chinglish。网上有这么一句抵死的俏皮话:“Many people think they are full of niubility and like to play zhuangbility, which only reflect their shability and erbility。”直译就是:“许多人自以为很‘牛逼’,和喜欢‘装逼’。其实这些自以为是只不过反映了他们的‘傻逼’和‘二逼’。”可想而知,一股把中文字套在“-bility”上的风潮将在中国蔓延开来。有中国网友说:“因为中式英语——Chinglish已经无孔不入,而且在国际英文中登堂入室了。”

风靡西方媒体?

  过年期间,我又在晚间报纸看到这样的一篇转述文章:“Chinglish冲击传统英文”。同样的文章换了几个更振振有词的标题在网上流传:“西方媒体钟情中式英文”、“中国特色英文风靡西方媒体”等。文章欢愉地宣示这“标志着一个从‘中国人背英语单词’到‘中国人造英语单词’的跨越性时代”。文章也引述外国媒体巩固其立场:英国《经济学人》报道大陆男多女少的现象时,将未婚男子“光棍”直接翻译为“guanggun”;英国《卫报》则把关系写成“guanxi”;连《纽约时报》也称这现象很“酷”。

  我很怀疑这篇文章的准确性。众所周知,错误百出的Chinglish,和“日语化的英文”一样,在英文媒体都是引述出来沦为笑柄的。我于是也挖出文中引述的报道。2010年的《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的这篇被淡化为“男多女少”的报道,真正的题目其实是《性别屠杀——1亿个女娃去了哪里?》。文里提到:“中国多地男女比例是124对100,若不是人为的干涉,从生理角度来看,这样的偏差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之后文章才出现“guanggun”这字:“中国社会科学院担忧这趋势若持续下去,10年后2400万个中国男人会被逼一辈子当王老五。这对19岁或以下的中国男生族群影响更大:到了2020年,这年龄群的男生将比女生多出3000万到4000万人。这数目惊人,华人称为‘guanggun’(光棍)的男青年,结婚及享有稳定家庭生活的机会非常渺茫。”

  记者引用“guanggun”只是尊重在地文化,并传神、精确地用中国词汇来点出中国的光棍现象,而不是因为Chinglish是一种时尚的表现同样的,《卫报》把关系写成“guanxi”也是点出中国人的企业文化靠关系比走正门更平步青云。

  “登堂入室”?“风靡西方媒体”?还是被取笑久了,老羞成怒,变成一种阿Q情绪的反弹?

对语言不尊重

  是的,我在前一段提到“尊重”。一名中国网友在博客里阐述学英文的困难,其中他说:很多中国人很难掌握英文,寻根究底除了是死背单词而不活用,另外一个问题是:他们根本不尊重这个语言。

  反过来,把这面镜子照回新加坡,也同样的能看出年轻国人学不好华语的主因

  自以为英文很了不起的年轻一代——其实大部分也只不过是如此而已——认为学华语很丢脸、很“lame”、很土等等。若压根底不正视新一代瞧不起华文、华人文化的心理,怎么教都是对牛弹琴,等于把清水泼到大街上。另外,我们不正视英殖时代残留下来的精英文化在作祟,还一味把华文当成跟中国做生意的“工具语言”,把学习语文和钱挂钩,始终还是赢不得孩子们对华文的尊重的。孩子内心深处都学不到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又怎么可能甘心学好中文呢?

  换个角度来看。一个学华文的外国人来到华人社会,发音不准把“草泥马”说成——唉,你懂的,这里就省略掉——要不硬邦邦地把英文“中音化”,逢人就说:“我是‘屎土凳’(student),来中国学‘叉你死’(Chinese)。”你说,身为华人,我们会怎么想?

文/林方伟
来源:Chinglish 冲击传统英文?
@《联合早报.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