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选择”——工人党本届的竞选口号,不但有如名牌球鞋口号很有市场味道,也准确捉住了新加坡人的“毛病”。
我们常常以为自己没有选择,总是把自己当成环境制度的受害者,满腹牢骚只会在咖啡店里或德士上发泄,却不采取任何实际行动来改变现状。这毛病不只严重,且易传染。几个人在一起谈政治谈工作,经常就变成一群怨夫怨妇。
放假回国,正好遇上五年一次的大选。包括本次大选在内,我只有过两次投票经验。比起头一次投票,这次感受更加强烈。尽管在选举结果出来前,大家都知道人民行动党会继续在国会占有绝大部分席位,但拿着那张纸,走向投票箱那一刻,还是感觉自己手里握着权力,力量不大,却是个表达意愿的机会,对这次投票结果毕竟还有着122万分之一的影响。新加坡不是有如许多外国人所说的独裁国家,新加坡人不是没有选择。
不管政治家用什么策略手段来赢取选票,我们可以选择置疑还是相信。民主制度存在许多瑕疵弊病没错,但毕竟还是给予人民最基本的选择权。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年代,我们不能再只怪媒体不够中立、左右我们的思想。
不只是在政治上,在日常生活中新加坡人也经常抱着一种“形势所逼”的消极态度。
年年牢骚年年过
朋友当中有许多对现有工作非常不满意,每次见面都说想不干了,但年过一年他们还是一边做一边怨,就这样在牢骚中度过了五年十年二十年。他们多数都不是家中有好几个孩子等着他们赚钱买奶粉的经济支柱,他们是放不下有美丽衣服买、有假期就可以飞到东京巴黎的生活。没有人拿枪逼谁工作,如果选择保留现状,起码要心甘情愿吧。
和从事剧场工作的朋友聊起本地艺术工作者的心态,都觉得本地艺术工作者过于依赖政府资助。一旦政府减少或取消赞助,艺术团体很容易就陷入严重的财务状况。艺术文化,作为一种有别于商品的精神食粮,特别需要政府的支持资助,但艺术工作者却不能把自己看作是特别的一群,觉得理所当然要得到国家社会的特别待遇,一旦不如意就自怜自艾,说这个国家不支持艺术,怪这个社会不照顾艺术工作者、不懂艺术。
我们的限制往往来自自己,不是社会还是政府。自我限制比实际约束更具渗透力,更加可怕。
许多人认为新加坡媒体不够自由,许多时候不是因为受到新闻室以外的力量控制,而是记者编辑们不断地自我约束。读者最后拿在手上的报纸,是每一层把关者对新闻范围的猜想和诠释。
新加坡人以为自己没有选择,不是没有缘由。历史告诉我们,争取理想,有时要付出惨痛代价。正是这个历史包袱,让许多人在有选择时假装没有选择,以“形势驱人”的借口来欺骗自己,让自己好过些。本地政治文化气候也许还不如一些国家开放,但比起往日,已经改善许多。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学习,不该被历史包袱捆绑。
我们不是“怕输”的一群吗?怎么来到对生活素质有着根本影响的方面,却只会任由主流形势摆布,不干涉也不求变?我们怕输掉舒适的物质生活,怎么却不担心输掉对人生的满足感?
● 沈帼英 ·作者任职于世界银行印尼办事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