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14, 2006

搅动浑水的桥

  狭窄的柔佛海峡的水流向来十分平静。事实上,呆滞的水流是不健康的现象,长堤阻止了往来潮水的自然涨落。

  如果马来西亚按照计划建造吊桥,情况很快便会改观。水流将因为吊桥而不再平静,这不只是一种比喻,实际情况也的确会是如此。

  新桥所拥有的车道将同长堤一样,所以并不能容纳更多车辆。就算车道增加了,吊桥的车辆容量也不会显著增加,因为长堤的另一半(新加坡)仍将保持不变。

  因为潮水又可以自由流动,吊桥将大大改善海洋生态,至少在马来西亚这一边是如此。水流停滞和变臭的情形将会缓和,海洋环境和景观也会变得更美。

  如果这是建造吊桥的原因,我将为倡议者的保护生态意识喝采。

咖啡钱是建桥推动力  

  然而,挖掘一些宽隧道,也可以有效地达到同样的目的,成本低得多。工程可以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完成。长堤下本来就有一些现成的涵洞,不过,就像市区里的水沟和河流一样,因为缺乏维修,它们已经被泥沙淤塞了。没有人可以保证成本更昂贵的吊桥不会同样地被忽略

  即使有了新桥,柔佛海峡的水流还是会被阻挡,因为现有的铁路还需要长堤支撑。把铁道迁移到弯桥上肯定是个再愚蠢不过的念头,我还没看过一道弯曲的铁路桥。

  当然,选择建造成本较低的隧道意味着较低的利润,还有,让我们公开的承认,也表示没有那么慷慨的“佣金”及咖啡钱。那是不合常理和过分昂贵的计划背后最主要的推动力。

  水下隧道是看不见的,人们因此不能自吹自擂,也没有什么完美地标可引起驾车经过的游客注目。

  我不排除这种虚荣心理是建桥的原因之一。马来西亚这边一座漂亮的吊桥,将同新加坡那边毫无色彩的长堤形成强烈的对比。那长堤是实用主义、低预算和“只要能让当地人使用就好”的殖民心理遗留下来的建筑。


  作为发达城市的居民,新加坡人不会认为吊桥有什么了不起,他们的反应大概会是一种抽离的困惑和不解。如果我们的海关柜台变得更干净和有效率,新加坡和其他国家的游客才会对我们刮目相看。

  因为我们的文化特色,我不会低估新桥在“炫耀”方面的考量。驾车经过巴生谷的高尚住宅区,你会看到金色的大门和华丽的围栏后,像宫殿般的豪宅。然而,踏出修剪得完美无瑕的草地,映入眼帘的才是马来西亚市区毫无掩饰的真实面貌:路边野草丛生,到处都是垃圾,水沟完全阻塞。

  只要用花费在昂贵的大门和用砖头砌成的围栏的一小部分钱,人们便可以为水沟加盖,不但可以增加可用的土地,也可以去除臭味。人们如果肯合力维持和保护他们共有的空间而不是依赖市政府,所换来的卫生、美观的环境和其他好处,将远超所须支付的开销,他们的房地产也会因此而增值。

  这些引人注目的豪宅的主人,很可能便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他们想要建一座昂贵的桥向游客炫耀,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当然,更有效的使用这些钱的方法,是美化新山滨海区和严重污染的纱玉河。

把计划交市场力量决定

  如果真的要建桥,那就建一座可以取代整个长堤的新桥吧。显然,同预期利益相比之下须付出的高成本,是新加坡反对建桥的理由。既然如此,那就把计划交由市场力量决定。

  一个方法是邀请有兴趣获得特许权的公司参与,允许他们收取过桥费。两国政府因此都不用支付任何费用,风险将完全由经营者承担,利润则来自两边的使用者所缴交的费用。

  另一个方法是把计划私有化,两国拥有同等的股份,计划的资金由企业筹集,再以收取的费用偿还。为确保透明度和争取最好价格,可邀请国际公司参加竞标。

  同新加坡合作建桥,也可以让马来西亚从中学习
,比如:如何取得最有利的合同和有效地管理公用事业。最重要的是学习到在有激烈竞争和没有贪污的情况下,计划将可以削减多少成本。

  上述任何一个建议如被采用,新桥才能真正反映联系马新两国的地理位置、人民往来、经贸和其他方面的亲密关系。

  建造半桥的提议已在长堤两边引起不少焦虑。一些人认为,能够引起新加坡这样的反应,对马来西亚来说必然是好事。

  我是例外:我认为取消计划既可以为马来西亚省却不必要的开支,又可以改善同邻居的关系。


● 巴克里·慕沙
 ·作者Bakri Musa是美国硅谷的外科医生。文章原题是A bridge that stirs troubled waters,原载于马来西亚英文报章《太阳报》,叶琦保译。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