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02, 2005

新疆游记

  十年过去了,回过头来看看当初去新疆的原因——那般的孩子气!不过我一点也不后悔。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三十个日夜,对我的影响是持续一生的。

曾经在高中的最后一年认识了一个女孩子。当时不知道为什么,无论是骑车子还是走路,总会在一个路口碰到她。久而久之,就互相打招呼,成了朋友。高考结束了,大家把要就读的学校通告了一下,我开玩笑说:有机会去找你呀!后来就很久不联系了。

  我的大学生活跟其他人的不太一样,除了踢球时候有短暂的轻松外,其他时间都是在和书本搏斗。也许是这个原因,到了二年级,我感觉相当疲惫。于是和同学约好出去走一走。中途我们路过这个女孩子读大学所在的城市,同学要在这里停留半天去看望一个亲戚。我也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去见见那个分别了很久的她。我们已经快两年没有见过面了,也没有通过电话。这种重逢是开心的。她根本没有想到我会来这个小小的城市;我也没有想到两年的光阴让她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在青春和漂亮外,多了成熟和妩媚。坐在她散发着清香的宿舍里,看着她纤长细白的手指优雅而从容地削着苹果,听着她低低的声音讲述过去的故事,觉着整个身心放松和平静了很多。从那以后,我们的联系很频繁,书信、电话……我希望她能够成为我的女朋友。但结果让我有些惊讶:她很坚决地拒绝了我。我问她原因,她讲:不要问了,好吗?我就再也没有问过。她依旧会打电话过来,我们仍然会聊许久。但是我很不开心,总有一种闷闷的感觉。

突然想起来还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在遥远的新疆工作。她喜欢写一点东西,自己朗读出来,录在磁带上,寄给我们听。我对一句诗印象很深:

如果 / 你 / 苦闷彷徨 / 就 / 走出来 / 看看 / 戈壁的阳光……

在那个时刻,我的确需要一种东西来扫除内心深处因为情感而生的苦闷。我决定去那片占据了中国六分之一国土的神奇的土地去看看。父亲一直鼓励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甚至没有问为什么要去新疆,给我取了些钱,告诉我在新疆的几个重要联系电话,便买了车票。当母亲得知消息,急急忙忙结束会议赶回家的时候,西行的列车已经开动了。

火车过了兰州之后,车厢外的景色变了很多,色彩愈来愈单调。太阳快落山了,我打开车窗。探出头望去,列车像一条弯弯的臂膀,要抱起西沉的太阳。我一直觉得这是一种特殊的风景,就把他拍了下来。许多年来,我经常拿出这张照片,静静地坐下来看。这也许是一种根本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美。不管怎样,它一直吸引着我。

列车终于到了乌鲁木齐。我见到了专程来接我的张伯和刘姨。我稍事休息,便坐上了前往吐鲁番的汽车。途中最美丽的风景就是风力发电场。碧蓝天空下,巨大的白色风车,这是一种近乎完美的搭配。到了吐鲁番,我坐在葡萄沟的长廊下,听着轻快的维吾尔音乐,慢慢地品尝着刚刚摘下来的葡萄。阳光透过葡萄树的枝蔓,在地上形成了无数斑驳的碎影。空气中弥漫着水果的清香。这一切让人有些微微的眩晕。我喜欢这种令人全身软软的微醉的感觉。它像我在儿时的故乡看到的桐花碎影。每年春天,桐花满开,打碎了阳光,站在梧桐树下,抬起头,稍显强烈的阳光让你有些晕眩。闭上眼,嗅着桐花甜甜的香气。那种如醉如痴的感觉。

我也去了高昌故城。攀上一座高台,向远处望去,高高低低的台基一直向远方延伸过去,没有尽头。突然间对历史产生了一种畏惧感——你不知道它从哪里开始,也不知道它在哪里结束。谁又敢揣测它的威力呢?头顶上那片蔚蓝的天空从来没有变化过,脚下的土地却历尽沧桑。它曾是西域的名城,驻扎过显赫的将军,居留过威震四方的商贾,见证过无数金戈铁马、王朝盛衰。如今,它只是一片风起沙扬的寂寞黄土。

我试图登上火焰山,但炎热的天气使我最终放弃了。那天的阳光很特别,给这座其实很小的山镀上了一层金色。站在山下向上望去,火焰山成了一个规则的锥体直刺碧蓝的天空。一条小道从山顶斜插下来,把天宇和山体连接起来。碧蓝的天,金黄的山,一道天成的斜线。这是自然的杰作,充满了简练和神秘的美。

张伯说,去克拉玛依的家看看吧。我们坐上车,开始7个小时的行程。城市的色彩迅速地退去了,荒凉和苍劲成为光的世界里的主题。人的因素似乎也消退了——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看不到人。偶尔可以见到一队勇敢的自行车骑士,在吃力地挑战着自然。突然想起来在我来新疆前,一个同学从洛阳出发,骑自行车沿着古丝绸之路来新疆。他走到哪里了?

到了克拉玛依,我以为旅程结束了。刘姨告诉我,我们喝点水、吃些东西,继续赶路。我们要深入到油田的腹心地带。我感觉同自然的距离在一点点消失。这让我有些兴奋,又莫可名状。我感觉到有一种情绪在激动着我,但却不知道它是什么。车窗外是浩瀚的戈壁,无边无垠。天空的蓝色消失了;天空似乎被一股来自地上的强烈的力量抑制着。当我被这种景色深深地吸引着的时候,我看到了采油机的此起彼伏。油田到了。

张伯的家就在戈壁滩上。他是新中国的第一代石油专家,与这片土地早已融合在一起。国家在戈壁滩上为他们这些退休后依旧舍不得离开油田的老专家建造了一片住宅区——它们与自然如此地贴近!张伯让我们下午休息一下。我有些兴奋,不想睡觉。我一个人走出院子,沿着一条小路一直向后面走去。我有种感觉,有一种伟大的力量在召唤着我。走下去,就会发现我想看到的东西。不知走了多久,住宅区一下子消失了。我站在了戈壁滩上。

我看到了什么?蓝天,强烈的阳光,沙石;其他什么都没有。但这是一种风景。它的原素太简单了,以至于根本不需要太多的语词来描绘。我想起了桂林的碧水青山。把二者对比一下,我们会感觉生命在这里已经沉寂——太荒凉、太安静了!让人无法忍受!但戈壁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美。一切能称之为美的东西、一切有生命力的东西似乎凝缩在这里,在强烈的光线下淡化得没有了形式。欣赏这种美需要一种特殊的手段。不是用你的眼睛——因为这里没有柔和的色彩和舒适的线条;而是用你的心——把自己生命的勃动与这种风景的脉搏合拍、汇融……

我想起了蒙德里安的传世名作——《红黄蓝构图》。在这部现代艺术的杰作中,除去横竖线和原色以外,别无其他。复杂的造型,色采的合成,已被极度简化。习惯于普通绘画的人无法领会蕴含在简单构图中的内在之美:它展现了物体的精髓。蒙德里安想通过抽象和简化来获得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能力,从而形成对宇宙更为清晰明确的表达。然而我为他没有机会长久地伫立在戈壁滩前感到一丝遗憾。他终究没有看到自然的最强劲的语言。否则,他会毫不犹豫地丢掉作品中借以表达平衡与和谐的色彩和线条。

多年以后,我明白是戈壁滩的大气震撼了我。这的确是一种非同凡响的有容乃大的气魄,它有一种荡涤灵魂的作用。在它面前,你会觉得内心深处那些隐隐约约让人困惑、苦闷、彷徨的情感,显得那般微不足道。一个人,一个男人,追求的应该是一种超越平凡的深沉和博大。
我不敢停留太久;张伯和刘姨一定着急了。我赶回去,正好见到了冬哥。他问我想不想看魔鬼城。我当然想去了!于是跟张伯讲了一下,他叮嘱我们早些回来。冬哥说:不开车了,学学我们新疆人的豪迈吧!我们站在路边,拦下一辆油罐车。我喜欢这些常年奔驰在茫茫戈壁上的司机率直的风格。“去哪里?”“风城。”“上车!”看着高昌故城的断壁残垣,我们会感觉到历史的沉重和无奈;看着魔鬼城千姿百态的风化而成的沙堡,我们就只能惊叹大自然的奇思妙想和鬼斧神工了。日落时分,暗淡的光线让沙堡投下巨大的阴影,初起的风在这里奏起奇怪的声响。我心中浮起一丝害怕、一丝兴奋。在亦真亦幻中,似乎看到天地间的鬼怪神灵都飘然而至了。

几天后,我只身去了伊犁。这是一段漫长的旅程。晚饭后,人变得很倦怠。车厢里逐渐安静下来,人们陆续进入了梦想。我被一阵阵隐约的涛声惊醒了。拉开窗帘,我看到了赛里木湖。月色下的湖水很安静,微微有些放亮。湖水规律地拍着湖岸,像午夜时分轻拍着孩子的母亲,一丝倦怠,几许温柔。向四周望去,看不到湖水的尽头。这个微咸的内陆湖泊,在这一刻,成了一片祥和的海。赛里木湖淡去了,我看到了月色下的山。这里的树木很奇特,几乎是笔直地贴着山崖,一层层叠上去。一个个小山峰是独立的,秀秀气气地站在那里。弯弯的月儿离山尖很近,优雅地挂在天空,像是柔弱的女儿微闭着含笑的双眸斜靠在男友的肩头。一股恬静和淡淡的温馨从心底升起。我其实有些惊讶。我总觉得新疆所有的是戈壁滩的雄壮,没有认识到这片男儿的土地竟有如此秀美的一面!啊,这就是新疆,一个让人着魔的地方!

终于到了伊犁,我去了霍尔果斯口岸。这里一片繁忙,空气中充满了金钱的气息。俄语、英语、维语、普通话,在这里都可以使用。还有人干脆举着计算器讨价还价,双方不停地按数字发出的滴滴声也成了一种特殊的语言。人们异常地紧张和繁忙,一有货物到来,瞬间就会围上来一大批人。货主和买家用最快的速度谈判。一切让人窒息。我很快机离开了交易市场。

我走到离国门不远的地方。当我想更加走进一些的时候,一位武警战士礼貌地阻止了我。我远远地望着国门,一种威严深藏其中。这是我们国家的边疆,再走一小段距离,就踏上了异国他乡的土地。这给人一种兴奋和不安混杂的奇怪的感觉。多年以后,当我从浦东机场飞离祖国的时候,这种感觉重现了:心中有即将踏上异域的好奇和兴奋,也有离开故乡的不安和惆怅……

整整十年过去了,新疆在我脑海的印象一点也没有淡去。我现在生活的国家小小的,人也是小小的,思维、理念……一切一切都是小小的。这让我更加思念新疆的大气。这里很潮湿,满眼的绿色和不败的鲜花是雨水天成的。但在每次雨后粘粘的空气里,总有一缕乡愁淡起。我渴望北方的干燥——那会让我内心不再潮湿……

【作者导读】

大气对人的升华

这篇文章的核心就是“大气”——一种雄浑壮阔的自然风景对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净化和升华。

我们讲:触景生情。壮丽的自然景观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会荡涤我们内心的情感,赋予我们一种高远的志向。孔子登泰山而小鲁。这就是说,当孔子登上山东平原的最高点——泰山,俯望山下的万里河山,他内心中对芸芸众生的关爱、对善良人性的渴望,在那一刻超出了一个小小的鲁国的范围,而扩展至整个“天下”——对人类普遍生存状态的深刻关注。

很小的时候,一位穷困潦倒的、从事绘画创作的哥哥对我说:看风景,就要看高山、大河、海洋、戈壁和高原。那个时候,还不能够很好地理解这位年轻艺术家的话语。当我十年前因为情感的苦闷而站在戈壁滩前凝望日出、骄阳和夕照的时候,明白了什么叫做有容乃大的气魄,什么叫做一个人应有的胸襟。用自己的身,更重要的,用自己的心,贴近自然,把自然的壮丽化为个人的大气。如果说这篇游记有什么意义的话,正在于此。

散文组评审评语

特殊的空间,广阔的视野,表达了一种偏离常轨、“着魔”于异质的快乐。难得的是不时有睿智之语闪现于字里行间,显现真诚思考的层面。(吴耀宗博士)

一个人处于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他僵化的思想可能被激活,较能以全新的视角观测四野。新疆之旅,面对戈壁沙漠的全然寂静,作者怎能不产生震撼,怎能不对生命的定位重新思考?戈壁的大气具有荡涤灵魂的功能,与大自然对话之后,作者的创作能量应能跃上更高的阶位。(南子)

由一首诗引发到新疆旅行的动机。戈壁滩的大气,不到新疆是无法了解作者“一个人,一个男人,追求的应该是一种超越平凡的深沉和博大”的感慨。(周星利)
● 池桢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