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23, 2005

英国反恐经验值得借鉴

  仅仅一周时间,英国当局就基本查清了伦敦恐怖爆炸案的凶手线索。如此快捷的侦破效率,让人容易想起福尔摩斯和电影《007》。

  与小说和电影的情节相比,今天的反恐远比阴暗街道上的谋杀案或冷战时期间谍故事要复杂得多。21世纪的恐怖活动是全球化的,反恐不仅是破案、捉拿凶手、惩治罪犯,而且交织着族群关系、宗教信仰,甚至国际关系。这些微妙的因素,都是过去的侦探英雄和情报高手所没有遇到过的。

  伦敦爆炸案是“全球化恐怖,地方性解决”的一面镜子。英国人的反恐经验,很值得人们借鉴和深思。

忘记“文明冲突论”

  伦敦发生的爆炸案,不仅是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恐怖事件之一,而且是英伦三岛第一次经历自杀式袭击。普通人在惊骇之后,自然会想起所谓“文明冲突论”,卡伊达组织、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处在社会边缘的少数民族,都可能成为怀疑对象。

  但是,英国人却表现出超常的冷静和团结,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没有筑起怀疑和误解的高墙。相反,人们似乎比往常更相互关心,维护伦敦“自由、宗教宽容、文化多样性”的意志更坚决,和谐生活在同一个社会的信念更强烈。

  这种全国齐心反恐的氛围,是英国精英阶层的政治智慧营造的。负责首都安全的伦敦警察局在爆炸发生后说,袭击看起来像卡伊达组织干的,但不能断言一定是他们干的,正在调查。在尚未找到证据的情况下,他们甚至没有想当然地把卡伊达组织当作替罪羊,这让人感到他们没有多少先入之见,而是在严肃地办案。

  二战期间,英国女王到皇家伦敦医院看望受害者。她强调对爆炸者最好的回答是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灾难会强化英国人的社会感、人道主义和对法律的信任。而这次,伦敦市长利文斯通(Ken Livingstone)对公众说,人们对生命的渴望和对自由的追求将战胜爆炸者。首相布莱尔在爆炸案发生后立刻同英国的回教社区领导人举行磋商,他说正派的回教徒是不会搞恐怖的,爆炸事件是由极端和邪恶的意识形态造成的,其根源在于对回教教义的曲解。

  英国媒体的水准也很高。爆炸案发生的第二天,各媒体几乎都刊登和播报各色人种、各种宗教背景的受害者的头像,有的报纸特意挑选回教徒受害者的照片,告诫人们恐怖袭击者的目的只有一个:离间文明社会的和谐共存,让人人自危、彼此怀疑。评论家们则呼吁人们保持冷静,应更好地了解邻居、其价值观和期待。也有专栏作家提醒,英国人要避免马德里火车爆炸事件后所出现的社会分裂和政治内讧。回教学者撰文指出,制造恐怖不是回教的信条,和谐生活在一起才是共同的祈愿。

  没有人说“报复”或“回击”某个国家和某个宗教团体的话,也没有人提及“文明冲突论”,没有人呼吁制定“报复性立法措施”。英国公民人人觉得自己是潜在的受害者,因此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可在反恐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当警方查明爆炸者是英格兰北部的回教青年时,警方呼吁公众不要在回教社区寻找替罪羊,“不该指责和中伤任何一个社区是爆炸的元凶,他们需要的是安慰和平静”。这使绝大多数人,包括穆斯林相信,“恐怖分子就是恐怖分子,他们没有宗教”

  在恐怖分子和宗教派别间划出一条明显的界限,就能引导大众齐心反恐。英国甚至把恐怖分子和他的家庭严格区分开来,这就不难想像,侦破伦敦爆炸案的第一个关键线索,来自一个回教徒的电话举报,来自其中一个袭击者的家庭。

以开放的心态反恐

  英国有丰富的侦探技术和文化传统,也有对付爱尔兰共和军的反恐经验,但面对伦敦爆炸案,英国人依然以开放的心态对待。英国警方和情报当局欢迎来自欧洲、美国、中东和南亚的情报专家通力合作,提供援助,伦敦爆炸案调查成了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国际情报和技术合作。去年调查过马德里火车爆炸事件的西班牙情报专家小组,是第一个“带着反恐经验”到达伦敦的外国协助者。

  伦敦爆炸案发生后,警方立即公布了反恐热线电话,希望公众能将任何可疑线索反映给警方。依靠大众办案,是英国警方惯常使用的方法。英国广播公司每周都与警方合作办一个电视节目,将日常刑事案件摹拟出来,提供举报电话。热线电话公布不久,一名回教徒家长举报自己的孩子失踪。

  英国侦破专家以其特有的仔细和全面,展开伦敦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线索搜寻行动。他们下到地铁用棉签搜集爆炸残留物,希望能借此确定炸药的类别,对所有与爆炸现场有关的电视监控录像一一细看,希望能找到凶手的蛛丝马迹。军情系统除了了解国内外相关情况,重新审视了2000年以来截获的所有通讯纪录。

  当地铁和被炸巴士车上找到的个人身份证件、银行信用卡与闭路电视录像、炸药遗留物、DNA检测结果、举报线索一一比对后,警方很快确认爆炸案是由英国青年制造的,他们首次在英国发动了自杀式炸弹攻击,其中三名是巴基斯坦裔。反恐官员相信,这一团伙是由“外面的黑手”操控的,目前仍逍遥法外。调查仍在进行,估计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水落石出。

在反思基础上制定对策

  爆炸案发生后仅一周时间,英国警方便确认了袭击者的身份,这不能不说与他们开放的反恐手段有关。如同警方所言,他们在破案,同时也在学习,很多反恐技术和思路是以前没有的,现在学到了,将有助于今后对付那些恶魔。

  开放的心态,并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市场开放和政治学意义上的政策开明,而是一种在已知世界之外还存在其他可能性的达观襟怀,是一种善于学习的谦逊风范。

  大难临头,英国人齐心协力面对危机。当尘埃开始落定时,他们则进入反思。7月14日中午12点,英国和不少欧盟地区的人们为爆炸袭击受害者默哀两分钟,标志着伦敦查案初有进展,也意味着痛定思痛的开始。

  南亚后裔的社会边缘化,伊拉克战争的后果,族群间的经济和教育差别,新一代恐怖成员的本土化,情报系统和反恐警察对基层恐怖成员的行踪缺乏监视,都是滋生恐怖的土壤。英国目前在反思基础上制定反恐对策,力图以法律预防或尽可能减少恐怖事件的发生。

  工党政府酝酿了多时的反恐法案,将在汲取各政党建议后在今年第四季度交议会审议。英国国防大臣也透露在未来12个月内从伊拉克撤军。利用目前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机会,英国也敦促欧盟采取新的反恐措施,把安全问题摆在优先位置。比如,改善警察与司法机构的合作,切断恐怖组织的经济来源,登记丢失和被盗的炸药材料,保护欧洲关键的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所有欧盟国家须强制性保存所有电子数据至少一年,争取在年底实施欧盟的各项反恐措施。

  通过制定法律而非动辄发动战争或大量拘捕嫌疑人作为主要反恐手段,也是值得借鉴的反恐经验。这多少体现了文明社会的风范,也能更理智地对付恐怖活动。

● 陈冰(伦敦)·作者是旅英中国资深媒体人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