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10, 2005

英国人为什么处变不惊?

  “伦敦发生连环恐怖爆炸事件了!”整个世界都在为英国人着急、担忧,喜欢冲动的外国人甚至煽情出“对伦敦的袭击就是对人类的袭击”这样的语词。但英国人呢?他们平静得让人肃然起敬,谈论最多的是如何在地铁关闭的情况下仍能按时上班。

  “这事早晚要发生”,“谁让英国和美国肩并肩袭击伊拉克”,“比起二战时期伦敦遭纳粹德国的大规模空袭,这事不算大”……,这些说法最能体现英国人的心态。“你赢了这一回合,你的敌人会赢下一回合,就像拳击一样,没有常胜之说”。

  这是英国人的“常识”,你不可能事事占优,和中国的“中庸之道”很接近。刚刚出人意料地获得2012年奥运会申办权,第二天就遭恐怖袭击,这很正常。

  “当然,我们会赢再一个回合。悲泣有何用?如何让伦敦不刹车才是认真对待的。”在伦敦金融城上班的英国朋友在电话上对我说:“爆炸声连续响起后,伦敦股市下跌了一些,但那和任何一个坏日子差不多,怎么会产生惊慌”。

  他的腔调和二战最艰难时期丘吉尔的名言——“一切照常”(Business as usual)差不多,也和布莱尔首相几小时前的讲话大同小异:“八国峰会照常进行,恐怖分子不可能打破我们的正常生活。”

  这让人不禁发问,为什么英国人在类似恐怖袭击这样的大灾难面前泰然自若?

  身在伦敦,我自己也没感到恐慌,倒是中国国内的朋友不断打电话询问我是否平安。我想我的平静和所有行走在伦敦街头上的人一样,大概是源于英国应急行动之快捷,我们在很短时间内就知道了究竟发生了什么。

  第一声爆炸声响起后不到半小时,紧急救援服务便到现场。再过半小时,伦敦警方通过电视直播告示大众:“待在原地,不要走动!”他们还关闭了全部地铁交通网。

  又过了一小时,在伦敦各主要道路上就出现了警告标志:“避开伦敦”、“本区域关闭”、“收听电台广播”。不久,询问伤亡情况的热线电话也开通了,大众可查询自己的亲朋好友是否在伤亡名单中。

  政府部门的反应也相当快捷。爆炸发生两小时后,内政大臣克拉克在唐宁街发表声明,宣布“可怕的事件造成了严重的伤亡”。中午12点,正在苏格兰出席八国峰会的首相布莱尔声明说:“伦敦发生了一系列恐怖袭击,这是精心设计的,而且特别选择在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开幕之际发动袭击。”他还说,自己将在数小时内返回伦敦,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将在他缺席的情况下继续举行。

  下午一点,当布莱尔还在返回伦敦的路上时,英国议会下议院召开特别会议,就伦敦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向社会公众报告。平时剑拔弩张的朝野两党此时完全一条心,要求大众做好伦敦还会发生爆炸的心理准备,但告诉人民不必紧张,警方会查出凶手。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事发三个小时后,各医院的发言人发布消息说,从各种伤情看,还没有发现过去没有见过的奇怪症状,从而排除了伦敦遭“脏弹”等非常规武器袭击的可能性。

  医院也宣布,受伤者多是外国游客,“但我们已找到各种语言的翻译人员,在医治过程中没有任何语言障碍”。

  人们也许要问,英国的应急措施为何如此高效而且有序?实事是,他们已演练了三年多时间了!他们早有预感“这一天会到来”。这其实也是一种常识。

经历大世面所以不惊

  英国人的“常识”来自见惯或经历了大世面,因此有处变不惊的民族禀性。无论是遇到大喜的事还是大悲的事,英国人所想的总是“下一步会怎样发生”。这一想就能平静下来,大有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从容感。

  在奥运举办城市即将揭晓前,英国几大电视台都在现场直播,嘉宾们的预测多是伦敦胜算的可能性不大。BBC记者在结果宣布前几秒钟说:“巴黎可是申办了三次,经验和人缘都比我们强啊,巴黎赢了对英国人也很方便,早晨乘坐‘伦敦之星’火车去看比赛,晚上就可回家!”

  伦敦特拉法特广场上悬挂的申奥横幅上写的是“伦敦感谢您”,不论解释是输是赢,这个标语都很体面。而在巴黎,等待庆祝申奥成功的广场上高悬的是“巴黎2012”,有志在必得之势。

  当听到伦敦赢了巴黎以后,人们在“简直不敢相信”的气氛中不断跳跃欢呼,而广场上空是声音更大的“红箭”飞行队的表演,释放的彩色烟幕竟是法国国旗的颜色。

没有僵硬意识形态

  电视镜头很快切到巴黎,记者很歉意地说,“这里在下雨”。他同情地安抚着准备庆祝的法国人:“你们到伦敦看比赛一样方便,只是得花点钱买火车票。”这既很体面,也显得很有教养,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英国人的自知之明,因为他们知道,伦敦赢了,是因为运气好,而不是比巴黎更有优势。

  宣布结果之后四小时,人们的讨论热点已转移到修建体育场馆的钱从何而来,以及伦敦东区的贫穷和破旧能否就此改观。

  再说遇到灾难,二战期间,欧洲大陆所有国家都向希特勒投降时,英国却在岛屿上坚决抵抗,在艰难中孵化出“刚强而不失幽默感”的心态。

  在伦敦遭遇大轰炸后(为避开英军雷达,德军常在夜晚轰炸)的第二天早晨,送牛奶的工人照样挨家挨户递送。在被炸毁的房屋前,他们照样放下一个牛奶瓶,只是多了一个动作:脱帽默哀。报纸头版上出现的大标题是:“最大规模轰炸,78比26,英国仍在发球。”意思是,空战中德军78架战机被击落,英军损失26架,皇家空军仍在开炮。多么洒脱!

  这似乎已多少让我们明白,在伦敦恐怖袭击案发生后,英国人为何如此镇静。也许有人要说,其他国家的人也历经沧桑和苦难,为何依然容易激动?

  有一个因素,恐怕是英国特有的,那就是英国人没有僵硬的意识形态,没有僵硬的宗教信仰。他们只是尊重常识。这常识是生活中一点一滴提炼出来的,不是从理论中拣选的,也不是出于精神需求,其落脚点是为解决问题。

  即便是影响世界民主进程的1648年革命,英国人的解读并不是有些学者所言的“是历史的必然”,而是“历史的巧合”,现代议会制度是在皇家军队和克伦威尔(Cromwell)的“新模范军”(New Model Army)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为了解决问题而产生的。基督教和回教、马克思主义和纳粹主义,都在英国生根,但在常识面前一一低头,没有让英国人昏迷。英国人最自豪的是,遵循常识使英国在千年来都不被外族统治。

  现在,英国人又在按常识行动。伦敦遭炸了,喊天喊地有何用?还是认真去做好份内的事,去寻找对付恐怖分子的办法吧。

● 陈冰 ·作者是旅英中国资深媒体人

2 comments:

eGemini e双子 said...

英国人的处变不惊

● 李伟慧

  英国首都伦敦的地铁和巴士遭遇连环恐怖爆炸,造成惨重伤亡,至今罹难者已不止50人。然而,正当整个世界都在为英国人担忧的时候,许多伦敦人早已从事件中收拾好心情,恢复了往常的生活。

  在短时间内,大家也许在乘搭地铁或巴士时还是有些忐忑不安,但是英国人在大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泰然自若却是不得不让人钦佩。

  BBC新闻网上连载了一名女受害人的心情日记。这位女士当天乘搭的正是在国王十字车站中爆炸的那辆列车。在爆炸后,车上的搭客都彼此说话以平抚心情。初时有些人在惊叫,但是很快就冷静下来。大家井然有序地从车厢离开,听从司机的指示。

  间中有人开始说笑话,说如果有上司责备他们,大家都知道给什么理由了,黑暗中传来了笑声。在步行回车站时,搭客彼此鼓励,告诉对方“不久了,这是通往自由的漫长征途,快到了!”结果这位女搭客自己受了伤也不知,直至出了车站才发现自己的手腕在流血,白骨秃露。

  这让我想起了初到伦敦的一件事。有一次,我正在学校的一个布告栏前抄功课表。突然一阵刺耳的警报声响起。我不以为然,认为那是一拉错警报,继续自己的工作。一只有力的手拍了拍我的肩膀,一个中年英国人严肃地对我说:“你应当离开这栋楼”。

  我这时才不好意思的和其他人从紧急楼梯离开。虽然这次疏散最终只是一场虚惊,但是它不仅体现了英国人对待每个紧急疏散的认真态度,同时也让我恍然发现自己的安全意识是如此的低。

  伦敦连环恐怖爆炸事件后,新加坡政府已加强了各个地铁站与巴士上的保安措施。《海峡时报》的一项调查显示,新加坡搭客对于自己在紧急事件(地铁爆炸)发生时所会表现的最初反应并不确定。但是只要给予充裕时间,多数人表示他们知道需要保持冷静并且要前往车厢的紧急出口。

  虽然多数受访者都知道他们不应该强行拉开车门或是砸开车窗,但还是有少数对于紧急逃生的过程并不熟悉。有些认为有关当局应多举办此类紧急演习,教育公众。

新加坡人难以想像

  新加坡一些领袖就公开赞赏了英国人的处变不惊。英国人之所以可以坚强地面对这次的突发事件,除了独特的民族秉性外,另一个原因则是他们早有预感“这一天会到来”。美国九一一事件发生后,伦敦一直是恐怖分子袭击的一个目标。

  因此,本月7日当天,当第一声爆炸声响起后不到半小时,紧急救援服务便到现场。再过半小时,伦敦警方则通过电视直播呼吁大众不要随意走动,并且关闭了全部地铁交通网。有关当局之所以可以迅速作出反应,乃是早有心理准备,救援程序已演习了三年多。

  新加坡人居住在安全稳定的社会,很难想像过着每天与生命搏斗的日子。人民除了信赖高效率的政府外,自己本身也应该做好思想准备,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重视每一个紧急演习。在恐怖活动猖獗的当今世界里,这准备是尤其重要的。

  一名在新加坡工业区工作的亲戚就告诉我,每逢火警演习,办公室里的同事都会如常工作,理由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去理会它。这种对待紧急演习的散漫态度在许多新加坡人当中是非常普遍的。

  人们无法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地反应过来是人之常情。即使是在伦敦列车的爆炸事件中,初时,搭客的叫喊声也是不绝于耳的。但是,之后的反应就有赖于大家平时的准备功课了。

  在我们赞赏英国人能够处变不惊的同时,更须要明白他们能够战胜恐惧的理由。笔者当然希望恐怖活动不会成为一种变相存在的现代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居安思危”这古老的道理还是须谨记在心。

·作者是在伦敦求学的新加坡留学生
http://www.zaobao.com/yl/yl050719_502.html

eGemini e双子 said...

以下的言论,我不尽然同意。但我尊重他发表意见的权利。
=================================
伦敦袭击,感想两则
[385] (2005-07-18)

  一.都是美英自造的孽

  9.11事件後,很多人都心中有数,英国作为美国侵占伊拉克兄弟般的最亲密盟友,恐怖袭击只是时间问题吧了。想不到,他们竟然选择在英国“双庆”(申奥成功和8国峰会)时“下手”,大喜顿时变作大悲。

  7.7事件当然没有美国9.11或西班牙3.11那麽严重,它带来的恐怖效应却足於让“全英震动、全欧惶恐、全球关注”的。

  其实,伦敦对恐怖袭击并不陌生。1940年遭到德国连续几个月的空袭,导致几万人伤亡; “爱尔兰共和军” 数十年进行恐怖袭击。伦敦的防范设备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九一一後又采取了不少防恐措施。G-8峰会,英国警方更是严密防恐。在伦敦街道上、地铁里,装有6千多个防恐“室内电视机”;“军情五处”(MI5)也是世界闻名的。但这些都防不了这次袭击。真是防不胜防。

  在震惊、恐怖、愤怒、悲伤、哀痛外,这次袭击引起不少暂时难于回答的问题。凶手是谁?如何“突破” 严密防范?为何此时此地发动袭击?…?

  但一旦发生这样的悲剧却很少人冷静地思考,寻根究底﹕“攻击伦敦就是攻击所有国家”(G8峰会)吗?“伦敦爆炸攻击事件是对全人类的攻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吗?为什麽只把澳洲(2002年巴厘岛)、西班牙(2005年马德里)、英国等美国盟友列为袭击对象?

  原来,理智地追究下去,答案只有一个﹕都是美英自造的孽。

  回想两年前,美英不顾联合国反对,强词夺理,一口咬定萨德姆和9.11有关,又捏造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谎言,以强大武力攻击伊拉克,又占领不走,造成数不清的人命和财产损失。但又有谁来替伊拉克人民伸冤?

  其实,伊战前美英领导的反人道的全面禁运导致50万伊拉克人死亡;以色列建国以来,巴勒斯坦人被迫流离失所,在难民营里过着非人生活等。但有多少人能够挺身而出,为他们出头?

  你们用最先进的武器攻击我们,我们选择最经济的手段来报复。你们一天不离开中东,就永无安宁之日,包括你们的盟友在内。

  总之,伦敦爆炸不会平白无故的从天而降。很不幸的,伦敦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跟随美国路线的无辜百姓成为这场致命性的政治游戏的牺牲品了。

  但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仇恨,恐怖组织发动袭击,总有一个原因;同样地,西方反恐措施越全面越积极,恐怖势力越大越多元化。英国首相布莱尔宣布要把恐怖主义“连跟拔起”,但他却没有注意到,当他动摇根基时,恐怖主义的种子又开始随风远播了。因为他拔错了根子呀!(2005/7/11)

  二.这只是回教徒的责任吗?

  在伦敦袭击凶手还没有认证是英国土生土长的回教徒前,英国回教徒已经遭遇百次以上的攻击,包括一名被打死。接着,布莱尔首相在星期二召见4位回教议员,讨论如何处理“回教社区内的这个罪恶(回教原教旨主义)。”

  他对他们说﹕“归根结底,只有社区本身才能负起和打败这个的。”

  换句话说,这次伦敦袭击好像是全英160万回教徒的罪过,家教不严,寺院宣传,社区宽容。总之,一切都错在英国回教社区,和英国主流社会长期对他们的成见和歧视无关,和英国追随美国布什总统中东政策和“反恐战争”无关。

  把这个重责全压在回教徒身上,这个担子实在太可怕了。

  多年来,他们继续不停地受到主流社会的忽视,也受到白人邻居种族主义的敌视。这些都是发生在回教原教旨主义出现以前的事。今天,英国首相竟然要求回教徒单方挑起消灭原教旨主义!这个担子实在太不公平了。同时,布莱尔如此一作,将会被狭窄的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或反移民极右翼组织利用,如英国国民党(BNP, British National Party)、国家联盟(NA, Nationalist Alliance)或国家前线(NF, National Front)等,乘机煽风点火,加剧族群紧张,到处滋事,分化英国人。

  目前英国回教徒正面临着这种“复仇”的强烈反应。这个担子实在太危险了。

  铲除宗教原教旨主义,是全国全民的任务,不仅仅是社会中某一个族群的任务。它应该是全国上下、不分彼此、团结一致、共同行动的全民运动。

  不错,多少回教领袖和寺院曾经对那些宣传暴力的言行或袖手旁观或片言不语?但我们也不能否认这些言行是有市场的,不仅仅对某些新移民而言。

  这次袭击的4个凶手,没有一个是外来的。他们是土生土长的第二代巴基斯坦裔英国人。他们在英国接受教育,长期受着英国文化燻陶,熟悉英国传统习俗。他们可以说是典型的英国青年了。可是,这些都无法防御他们做出如此令人发指的暴行。

  但恐怖袭击不是凭空而降,而是事出有因的。如果仅仅4%的回教徒能够铲除宗教原教旨主义(布莱尔首相的要求),主流社会和英国政府也更可能铲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协助少数民族和撤退中东英军。

  在诸多少数族群中,南亚英国男人(主要是孟加拉人和巴基斯坦人)恐怕是条件最差的。据报道,他们的平均收入几乎是土生土长白人的一半,此外4个的士或汽车司机当中,其中1个是巴基斯坦人!第二代南亚英国人也好不了多少。同时,主流社会仍有不少白人至今仍未接受他们,白人社会种族主义仍深。

  其实,移民,外来的也好,土生的也罢,都有一个共同的经历﹕成功,令人眼红;失败,遭人白眼。他们的身份是由主流社会决定的。如今,这4个英国人的恶行已经大大超越这个局限了。他们在一天之内,粉碎任何过去建立的族群和谐、和解、和平。他们在一天之内,播下仇恨种子、猜疑种子、恐惧种子。也许是永久的。这是我的担心。

  自杀人弹几乎是无法挡住的。你可以把仇恨的声音封闭、把宣传假教者驱逐、把宣扬暴力者关起来、把英国社会处处严密防范。但彻底铲除国内的这种敌人不能单靠一个族群,必须全国全民同心同力,一个都不能少。

  最後,伦敦袭击不能仅说是回教徒的失责,更严重的,也是英国制度本身的失败。因此,布莱尔只要求回教徒社区自我铲除“这个罪恶”是非常不负责,成效不高,而且也是十分危险的。(2005/7/15)

  刘伯松(蒙特利尔)

《联合早报网》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1/forum_lx050718.html